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万荣笑话浅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荣笑话浅议

万荣笑话浅议 2010年12月 第11卷第4期总第44期 太原大学学报 JournalofTaiyuanUniversityVo1.11No.4SumNo.44 文章编号:1671—5977(2010)04—0065—04 万荣笑话浅议 黄娟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法政系,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万荣笑话是成长于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幽默之花,它大约产生于明清时期,由”谢村挣”演化而成, 具有创作群体广泛,大巧若拙,藏智显愚,违反逻辑,与时俱进,寓教于笑等特点,集中表现了万荣人争强好胜, 幽默诙谐的民风.万荣笑话同时也是万荣人智慧的结晶和万荣社会发展的民间史书,是万荣精神的抽象与表达. 关键词:万荣笑话;万荣挣;谢村;明清时期;藏智显愚;违反逻辑 中图分类号:I207.7文献标识码:A 万荣县古称汾阴,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与 汾河交汇处,东靠稷王山与闻喜,运城毗邻,西隔 黄河与陕西韩城相望,南依孤峰与运城,临猗接 壤,北眺吕粱与河津,稷山为邻,东西47公里,南 北35公里,总面积1081.5平方公里.…1954年 8月15Et由万泉县和荣河县合并而成.这里民 风淳朴,人民生性乐观,幽默诙谐,在长期的农耕 生活中培育出一种争强好胜,敢闯敢冒的万荣精 神,而由这种精神生发出的万荣”挣气”,一直为人 津津乐道,并逐渐演变为有故事,有情节,认死理, 不服输,憨愚痴挣为一体的的口头幽默文学——万 荣笑话. 一 ,万荣笑话的发源 万荣文明深远,历史悠久,史载轩辕黄帝”扫 地为坛于雎上”祭祀后土,及汉,武帝刘彻先后6 次到此祭祀后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秋风辞》, 建筑了”海内祠庙之冠”的后土祠和秋风楼,此后 宣帝,元帝,成帝,哀帝,东汉光武帝曾先后11次 祭祀,唐玄宗亦三次亲临祭祀,宋真宗扩建后土 祠,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亲临祭祀,8位皇帝先 后20多次祭祀后土,充分证明了万荣是华夏文 明的发祥地之一;万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 上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改革家层出 不穷,如战国时期着名外交家张仪,隋末唐初的 着名大儒薛道衡,王通,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河 东三凤”薛收,薛元敬,薛德音,大书画家薛稷,元 代织布机改革家薛景石,明代理学家薛碹等都生 长在万荣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源远流长的文明 历史,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耕读传家的淳朴民 风,机智诙谐的性格特征,都为万荣笑话的发源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万荣笑话的发源地 万荣笑话也叫”万荣挣”,”荣河挣”,在荣河, 又称”谢村挣”,在万荣方言中,”谢村”又称”下 村”,因此又得名”下村挣”.谢村距离荣河镇一 公里,是隶属于荣河镇的一个行政村,清末民初 就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村子.民国15 年(1926)前,荣河尚无公路,交通运输主要靠谢 村南坡的大道,南来北往的车马都要经过谢村, 因此村中庙宇,店铺,舞台星罗棋布,外地客商来 往频繁,自古就有”四池八井十二条巷,弯弯曲曲 好风光”的美誉.[]谢村人口旺盛,耕读之家为数 不少,人口素质相对较高,南来北往的人们将外 界的事物,信息在这里汇集交流,成为人们茶余 饭后谝闲的谈资,而谓村人”性善诙谐”,善言通 达,为”挣”的产生创造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挣” 笑话在这里产生并迅速向外传播. “挣”的最早故事建于《立碑为证》l3,相传一 个为人吝啬的土财主,请邻村有名的石匠为父亲 刻碑,石匠早就想奚落一下财主,刻碑时把自己 的名字刻在中间——”先祖河东金石名师王万年 德行碑”,把主人的名讳刻在碑的右下侧——”不 孝男祁二争叩首敬立”.财主不懂碑法,还不懂 装懂,立碑那天,宾客盈门,有好心人看见不对, 收稿日期:2010—08—20 作者简介:黄娟(1983一),女,山西万荣人,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法政系助教,研究方向:民俗旅游学. ? 65? 请其重刻,财主摆摆手说:”算了,算了!只要碑 上有老人家的名字就行,重刻还要花钱哩.他王 石匠是想重刻挣我双份工资,我才不上他的当 哩.”天长日久,万荣笑话越来越多,人们就叫他 72挣,而72挣的头一挣就是《立碑为证》的故事, 也就有了”七十二挣,立碑为证”的说法.这块碑 上个世纪50年代还立在该村,1958年平坟造田, 有人把这块碑偷偷埋入池底. (二)万荣笑话的产生时间 关于万荣笑话产生于何时,从未见过文字记 载,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运城日报》原总 编辑王雪樵同志在《黄土地上的幽默之花—— “万荣憎”初探》一文中认为应把万荣挣的产生时 问追溯到先秦时代,战国时代纵横家张仪就是万 荣人,张仪,苏秦拜鬼谷子为师学艺的云梦山,就 在万荣和临猗的交界处,因此万荣古有”舌辩之 风”,万荣挣的产生与古代劳动人民机智雄辩的 遗风是一脉相承的.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艾菲 在《一种文化性格一种拼搏精神》一文中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