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狐狸观
惊闻人间有狐仙
——中日古代志异小说中狐狸观的对比
0334122 叶松亭
前言
小时候我的家教甚严,刚刚分清楚男女,便被妈妈提着耳朵进行防止早恋的教育。那时的理由是:“女人都是狐狸变的,没有好东西”。可惜我不长进,长大之后虽将教训铭记于心,实际上却阳奉阴违对身边女性一直讨厌不起来。并且爱屋及乌,对狐狸也有了兴趣,总想找个机会仔细好好看看。后来在云南旅游的时候更是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个长相酷似狐狸的姐姐,从此更对狐狸有些暧昧。
后来结识了几个日本朋友,时常凑在一起谈鬼故事,相互逗趣吓唬。听多了,发现在日本鬼故事中,狐狸也是一个常见角色,而且和中国的版本差别不大。我是知道日本“河童”脱胎于中国“河伯”的,那么狐狸呢?于是我决定来做这个题目。
本文欲按以下顺序探讨:首先考证中日两国狐狸故事的起源;接着分析两国狐狸小说的发展;接着从“修炼”与“爱情”这两个方面,对比两国狐狸故事的异同。
正文
一
(1)
首先来看看中国的狐狸。我找到的最早的资料是春秋战国时的《山海经》,其中的《海外东经》记载:“青丘之国,有狐而九尾”。后来郭璞为此加注说:“太平则出而为瑞也”,认为九尾狐狸很吉祥,但毕竟《山海经》不是郭璞写的,这里的记载只能说明狐狸在当时是种奇兽。
到了东汉,《吴越春秋》里书:大禹年至三十,尚未娶妻,行至涂山,见九尾白狐,为瑞兆乃娶涂山女,成就伟业,故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这里的狐狸就不是一般的奇兽了,很明确的被定义成了瑞兆,而且直接与婚姻生育相连。这种联系是必然还是偶然呢?蔡堂根先生认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求”是兽尾的象形,与“九”相通,“求尾”后来音变成为“九尾”,故九尾狐即“求尾狐”,指“大尾狐”。在大禹娶涂山女的原始传说中,“九尾”不是指有九条尾巴,而是指大尾巴,喻指大生殖器。九尾狐最初的指向并不是涂山女,而是半人半神的大禹,暗示着性的需要和性能力的旺盛。因此,“九尾”可以成为娶亲之证,直接与婚姻生育相连接。这种联系,反映了先民的生殖崇拜,和黑格尔认为重视生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特征的观点不谋而合。
可是狐狸本身的生殖能力并不强,为什么“九尾”会和狐狸联系起来呢?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上古时期狐图腾部落的杰作。部落基于原始图腾宗教教义,选择动作敏捷生性精明的狐狸作为部落保护神。再将图腾崇拜与生殖崇拜相结合,通过夸大图腾动物生殖器的方法,产生了求尾狐,再音变成九尾狐。但是这种结合是带有偶然性的,得以广泛流传是因为大禹被神话,九尾狐顺带被神话的缘故。在汉代石刻中,和白兔、蟾蜍、青鸟并列,被当作了西王母的宠物,可见其地位之高。
所以,可以认为,由于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结合,中国的狐狸们正式在志异故事中出场,此时的狐狸们身份是:生殖神。
(2)
再来看看日本狐狸故事的起源。一般来说,起源只有一个,但是我认为,日本狐狸故事的起源有两个,我称之为“双线发展”。
一个起源是公元700年《远野古事记》,第129和第133“番”里面的故事都提到了狐狸。在记载“五谷之起源”的时候也说到,大气都姬的尸首中掉出五谷。然后大气都姬的儿子“三狐神”,成为日本农业大神。在这个起源中,狐狸的身份和中国早期一样也是神,不过是农业神。我刚了解这个起源时非常费解,感觉狐狸和农业不搭界,就算日本的神道教有崇尚动物的习惯(春日的鹿、熊野的乌鸦。。。),为什么偏偏选了狐狸?后来在《稻荷信仰》(附)中找到了原因,原来大气都姬的儿子最初称号并非是“三狐神”而是“御巽津神”,但在古日语中,这两个词同音。由于同音信仰,狐狸便莫名其妙的确立了自己农业神的地位。此外,我查阅了一下狐狸的习性,原来狐狸喜欢吃田鼠,只有饿急了才会骚扰人类偷鸡吃,那么在古代日本,看见狐狸在自家的田里出没,老鼠就少,收成也好——这大概也是狐狸成为农业神的一个小原因吧。
第二个起源在公元850年的《日本灵异记》里面。说在美浓国大野郡,某个男子娶了个郊外认识的姑娘,结果姑娘是只狐狸,某天现出原形之后,叫了几声便跑回荒野。在这个故事里面,狐狸摇身一变,成了欺骗人的妖怪。
对比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150年不到,狐狸的形象变了180度。如果说这是自然发展,对比中国狐狸从神到妖转型(参见下文二(1))花了六、七百年时间,未免太快。不是自发的,那就是受外力作用了。《日本灵异记》写作的时候正值大唐,与《白氏文集》差不多同时,中日间的交流已有相当规模,再加上日本早期狐妖故事的特点,也与唐宋时期中国狐妖故事相仿(参见下文二(1)),完全可以认为是中日交流将当时唐朝的狐妖带去了日本。
这样来看,日本狐狸故事就有两个起源:一方面由于神道教中的动物崇拜和古代宗教中的同音信仰,狐狸以农业神的身份在小说中亮相;另一方面,由于大唐文化的强势影响,中国的狐狸妖怪也在日本登陆了。
二
对比完两国狐狸故事起源后,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