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网络围观中的信息义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府在网络围观中的信息义务

*政府在网络围观中的信息义务刘文杰■【内容摘要】网络围观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某项议题向不特定人群开放并取得较高关注度,且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现象。网络围观常常带有情绪化、对象符号化和议题故事化的特点,在其积极意义之 外,也存在着制造和传播不实消息、煽动暴力的危险,而围观人群的社会心态和情绪化则是孕育此类 危险的土壤。就聚焦重大公共事件的网络围观而言,政府部门负有信息义务,这是政府维护公共安全、 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的职责所在,现行法律规定上亦有其依据。【关键词】网络围观; 政府信息义务;公共安全网络围观在我国已成气候,并已影响到社会生活和公共 决 策。对 于 这 一 现 象,目 前 肯 定 的 声 音 居 多 数,认为其扩大了公众的表达空间,推动了中国的决 策民 主,甚 至 提 出 了 “围 观 改 变 中 国” 的 宣 言。同 时,也有人对这一现象持有疑虑,担心其酿成难以控 制的具有反 民 主 倾 向 的 网 络 暴 力。① 在 去 年 发 生 的 伦 敦骚乱事件中,有人指责 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网 站和新型通信工具如黑莓手机的加密功能对骚乱起到 了推波助 澜 的 作 用。② 近 年 来,我 国 发 生 的 一 些 公 共 事件引发了网 络 围 观,围 观 中 的 “网 络 传 谣 ” 被 指 为扰乱社会秩序的祸源。传谣与辟谣的回合在实质上 是对信息传播制高点的争夺,在这中间政府部门应当 扮演何种角色,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面,如果一个事件不能激发网民的某种情绪,通常难以造成围观。换言之,网络围观的成因之一是事件在 网民身上产生了移情效果,越是能让网民感同身受的 事件,越能引发网络围观,反之则否。网络围观的这种情绪化特点不是偶然的。网民之 所以关注某一事件,往往是因为该事件唤醒了郁积在 网民身上的某种情感。基于生活中的经验认识,网民 先已形成了情感上的好恶。当事件得到公布,网民往 往带着情感去解读事件,借以将早已积压的情绪渲泄 出来。⑤ 人数众 多 使 得 怀 有 朴 素 是 非 观 念 的 普 通 人 在 一时间获得了话语权,也容易使其情绪高涨。⑥( 二) 网络围观具有对象符号化特征网民心中的形象和 事 物的本来面目 可 能 是 两回 事。群体容易 “把歪曲性的想像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 实事件混为一 谈 ”⑦ 。网 络 围 观 中,围 观 对 象 往 往 难 逃被符号化的命运。在药家鑫事件中,网民用自己的 想像塑造出一个 “药家鑫”,他具有 “富二代” 的全 部劣性。药 本人则必须接受网 民 对 幻 觉 “药 家 鑫 ” 的宣判。仇富及怜惜受害人的高涨情绪将一切可能有 利于犯罪嫌疑 人 的 事 实、观 点 均 贴 上 “邪 恶 ” 的 标 签。⑧ 郭美美也 遇 到 类 似 的 命 运。⑨ 在 这 里,勒 庞 的 话 似乎得到了证实, “在同理性永恒的冲突中,失败的 从来就不是感情”⑩ 。将围观对象加以符号 化,同 样 存 在 某 种 必 然 性。 作为一个群体,网络围观者组成 了 一个 “陪 审 团 ”。 但这个网 络 “陪 审 团” 缺 少 一 个 像 法 庭 那 样 的 封 闭 空间,让攻击与防卫双方的交锋充分进行,因而失去一、网络围观的一般特征本文所讨论的网络围观,特指在网络环境下,某 项议题向不特定人群开放并取得较高关注度,且在一 定时间内持续的现象,它不是借助网络平台的专业内 交流,也不是指熟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的沟 通 与 联 络。 网络围观中的意见无疑更直接、更鲜活,消息发布更 迅捷、扩散更广,除了这些产生于自媒体本质的特点 外,网络围观还具有以下三项值得注意的特征。( 一) 网络围观具有情绪化特征③围观中的意见经常呈现为绝对的爱或绝对的憎, 对围观对象进行一分为二分析者不容易占据多数。如 果围观中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两派之间容易形成 骂仗,相互使 用 侮 辱 性 言 辞 进 行 道 德 攻 讦。④ 另 一 方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微博传播中的侵权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 CUC12C08) 的研究成果。*114现代传播 2012 年第 10 期 ( 总第 195 期)新媒体研究刘文杰: 政府在网络围观中的信息义务围观形成之后,甚至还存在着对负面消息的进一步期待,从而为谣言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去年日本 核泄露事件发生后,我国各地出现了抢购 食 盐 风 潮, 其原因正是公众受到流传于网上网下所谓 “我国沿海 遭到核污染” 的不实消息的影响。不但对负面消息有其需求,围观者还存在着 “宁 信其有,不信其无” 的心理。这种心态的产生一方面 是由于前文所提到的对事件本身的情绪化对待,另一 方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般人在遇到可能影响到 本人安全的消息时,更倾向于认其为真并做出相应的 风险规避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