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谢 谢 大 家!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 *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一、当今网络乱象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乱象典型案例一 秦火火“水军首领”,外号“谣翻中国” 秦、杨等人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吸引粉丝,使自己迅速成为网络名人。如“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2个小时就被转发1.2万次,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诬称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国家制造的;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编造了一些地方公务员被要求必须向红十字会捐款的谣言,恶意攻击中国的慈善救援制度;并将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记者、社会名人和一些普通群众作为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 ??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乱象典型案例二 周绿宝 “网络反腐维权斗士” “网络知名爆料人” 微博粉丝达到110万 敲诈寺庙和道观 2012年以来,在互联网上发布攻击、诋毁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帖文1.5万余篇。把网络当作赚人气、谋私 利工具,现已初步查明先后对20多个单位和个人实施敲诈勒索。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乱象典型案例三 傅学胜:上海雷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 为泄私愤,造谣传谣 “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 “中石化‘非洲牛郎门’” 雇用网络水军,有组织地在网上恶意炒作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乱象报道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规定的47号公告” “广西贺州某粉店使用火葬场尸油煮粉”、“浙江海宁癌症村” “西北某大学3名女生被强奸,校方为封锁消息承诺保研”、 “福建某大学发生爆炸”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恐怕是被网络舆论监督误伤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带老婆公款出国旅游上赌船,10天行程仅10小时用于公务,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和炒作。该事件最终以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主动辞职告一段落。不过事实真相却与网贴内容大相径庭。 发生在我们身边与网络有关的案例 1、2006年我校一大三女生在网上发布所谓文学体例的日记,求新求奇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想被无良记者利用,虚构和胡编乱造将其变为事件报道,网络传播让整个事情变为不可控,对学校和学生本人产生极坏的影响。 2、2008年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已经签订某省级中国银行的协议,因为在网络上发布言论,为藏独疆独辩言,该信息被贵州省安全厅在网上监控锁定,后来校带人,所签单位也与其解除协议.。 3、2010年一名学生转发网上关于“茉莉花之春”反动言论,被湘潭市安全局锁定,并进行了繁琐的取证调查和严厉的批评教育。 4、2011年一毕业生在离校前的5月1日被公安机关带走,因其网上非法购买高压气枪及1200发气枪子弹(用于打鸟),同学毕业欢呼时,他却在狱中以泪洗面。 二、网络谣言的危害性 谣 言 网络谣言 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 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论。 1、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 2、损害公民权益,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 3、污染了网络环境,严重损害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 谣言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谣言产生的原因分析 1947年产生了一条著名的谣言决定公式: “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谣言产生跟事件的重要性和事件的模糊性成正比,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几率和效应越大。 只要重要性和模糊性其中一个要素趋向零,谣言便不容易产生,所以披露真相、消除模糊性是“根除”谣言的一剂“良药”。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社会因素 技术原因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传统信息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一则小小的谣言通过网络等途径可以瞬间送至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用户,在转发和评论中,其影响力被成倍放大。 社会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群众对于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公权滥用等现象深恶痛绝。网络谣言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捏造、夸大、扭曲相关事件,误导公众。社会中的“仇富”、“仇贪”心态。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 网络谣言巨大负面影响原因 * 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网络行为 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曾指出: 舆论的形成不一定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 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