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杨_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的创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_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的创立

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的创立 杨建邺 本文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回忆杨米尔斯理论的提 出过程,以及现代物理学家对这个理论的评价,最 后谈谈克莱因 1938 年的工作。因为篇幅的限制,不 能详谈其中的数学公式的推演。 1. 规范场概念的早期历史 20 世纪初,人们只认识到两种相互作用:引力 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 中利用坐标不变性的处理得到了引力理论,韦尔 (Hermann Weyl,1885~1955)受到了启发,想寻 找一个既能包括引力又能包括电磁相互作用的几何 理论,于是深入地研究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不仅仅可以计算由电荷或磁场 产生的电场,以及由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个方程还 给出了电磁学里一个重要的守恒定律——电荷守恒。 根据诺特定律,电荷守恒应该对应一种对称性。韦 尔就想:与电荷守恒对应的是什么对称性呢?1918 年前后,他发现电荷守恒对应的是一种涉及每个点 的局域对称性。即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又一个优美之 处是它保证电荷守恒的一种局域对称性,而且它是 通过电磁力的固有行为来达到这一点的。 电磁场具有局域对称性,即电磁场的每一点都 具有某种使麦克斯韦方程组保持不变的数学特性。 韦尔在研究这种局域对称性时,提出了一种新的不 变性,现在称为“规范不变性”。韦尔进一步证明, 引力理论和电磁理论都具有这种不变性。 1929 年,韦尔在一篇决定性的文章里,他把规 范不变性确定为“相位因子”变换。这里关键的线 索是韦尔认识到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wave function)的相位是一个新的局域变量。韦尔还正确 地指出:物理系统在这种变换下的不变性被称为 U(1)对称性。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局域对称性,又 因为空间任意两点的相位因子可以对换,因而又被 称为阿贝尔对称性(Abelian symmetry)。正是这种 规范不变性(即电荷守恒)决定了全部电磁作用。 这样,一直处于被动角色的对称性,开始具有主动 性的品格。 杨振宁是从泡利 1941 年的文章里才得知韦尔 的理论,得知韦尔这一非常重要的物理学思想——电 荷守恒决定了全部电磁作用。泡利在他的 1941 年颇 有影响的论文中指出:只要系统具有 U(1)群的规范 对称性,就必然要求系统的粒子之间存在电磁相互 作用。韦尔的规范理论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所 有规范相互作用必须通过规范粒子来传递。这些结 论对杨振宁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回忆中他写道:“韦 尔的理论已成为规范理论中的一组美妙的旋律。当 我在做研究生,正在通过研读泡利的文章来学习场 论时,韦尔的想法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也正如杨振宁所说:“1929 年以后,大家 同意以规范理论的观点来看电磁现象是很漂亮的数 学观点,可是并没有引出任何新物理结果。” 韦尔的思想“并没有引出任何新物理结果”,是 因为韦尔发表论文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正确地认识 原子核的组成,更不用说有强相互作用的概念,因 此韦尔理论新的应用时机尚未成熟。但是他为人们 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那就是规范变换和局域对称性 思想。 杨振宁被韦尔美妙的理论吸引之后,就产生了 一个大胆而诱人的想法:把韦尔主要从电荷守恒定 律中发现和提出的规范不变性,推广到其他守恒定 律中去。当时守恒定律很多,推广到哪一个守恒定 律中去呢?经过认真思考和仔细研究,杨振宁认为 在粒子的强相互作用中的同位旋(isospin)守恒与 电荷守恒有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反映了系统内部 的一种隐藏的对称性。同位旋是基本粒子的重要性 质之一,用来区分原子核里如质子、中子等基本粒 子的一个物理量。实验表明,原子核里的强相互作 用具有与电荷无关的特性,例如质子与质子、中子 与中子及质子与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相同的, 这说明就强相互作用而言,质子与中子之间没有区 别。因此,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 1901~1976)于 1932 年提出,由于质子和中子如此 相似,我们可以把它描写为一种粒子,即把质子和 中子看成同一种粒子的两种不同状态。在同一组中 的粒子,质量很接近,宇称相同,但电荷不同,它 们都可以看作是同一粒子处于不同的态。如质子、 中子为两重态;π+、π 0、π-为三重态等。为描述这 种两重态或多重态的性质,引进了一个称为“同位 旋”的新物理量,它的量子数用 I 表示。同位旋在 物理学中的主要意义在于,当粒子在强相互作用下 发生碰撞时,它们的同位旋守恒(isospin conser- vation)。这就是说,在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总同位 旋值保持不变;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过程中, 同位旋不守恒。这一法则有助于物理学家加深他们 对物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因此,杨振宁首先试图将 规范不变性推广到同位旋守恒定律中去,即将同位 旋局域化,并研究由此而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