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百越古道与田东商业的发展浅析.docxVIP

清代百越古道与田东商业的发展浅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百越古道与田东商业的发展浅析

清代百越古道与田东商业的发展浅析滕兰花(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要:百越古道东自华南,西至川滇,它依托右江,水陆兼程,把滇黔桂粤几省联系起来,在此道上人员和物资流动频繁,催生了沿途地区各城镇商贸的发展,田东的商业发展即因道而兴,货畅其流,对田东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清代;百越古道;物资流通;田东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12)01-0055-09K901.6AnAnalysisonBaiyueAncientPathandTiandong’sCommercialDevelopmentinQingDynastyTENGLanhua(InstituteofEthnologyandSociology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530006,China)Abstract:BaiyueAncientPathstartedeastfromsouthernChinaandwentwesttoSichuanandYunnan.BasedonYoujiangRiver,ithadbothwaterwayandlandway,whichconnectsYunnan,Guizhou,Guangxi,andGuangdongtogether.Onthisancientpathbusinessmenandma-terialswereflowingfrequently,whichboostedthedevelopmentofbusinessandtradeoftownsalongthepath.Tiandong’sbusinessdevelopedduetothepath,andthefreematerialcircula-tionthereplayedanextremelyimportantroleinTiandong’ssocialdevelopment.Keywords:QingDynasty;BaiyueAncientPath;materialcirculation;Tiandong一、问题的提出百越古道,虽然不见于正史记载,但是在民间却是历史悠久、商贸繁荣的一条古道,它东自华南,西至川滇,甚至远及东南亚各国,不仅是经贸之路,还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百越古道,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学术界更多侧重于滇桂两省的通道研究①。但是对于古道上的商业发展对途经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的研究,特别是对清代古道上往来的大宗物资贸易情况及其历史影响,研究深度仍不足。而这种大宗商品贸易对桂西地区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带动了桂西地区的商业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进程。笔者仅以在百色和田东收集到的两通碑刻,即百色粤东会馆内的道光二十年(1840)刻立的《重新鼎建百色粤东会馆碑记》和同治九年(1870)刻立于田东关帝庙的《重塑神将芳名碑记》为例,考察清代古道与田东的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以求教于方家。收稿日期:2011-12-23作者简介:滕兰花(1976~),女,壮族,广西南宁市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西南边疆文化地理。①杨宗亮《元明清时期滇桂通道及其历史作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2);管彦波《西南史上的古道交通考释》,贵州民族研究2000,(2).黄夏基《从清代档案所记的滇铜外运看西南大通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1);李和《清代粤西路上的滇粤“铜盐互易”》,甘肃农业史,2006,(9)。55《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二、百越古道的走向及其物品流通广西与云南一衣带水,西江上游的右江发源于云南广南县境内,沿右江顺流而下,可至南宁与左江汇合成邕江,一路东流,经郁江、浔江,汇桂江在梧州合成西江,流向广东,水运条件较好。也可溯右江而上,经百色西行至云南剥隘,进入云南省广南府,转入陆路深入云南各地,所以滇桂交通多沿右江而行。唐咸通年间南诏进攻邕州,初步打通了自拓东城经左右江流域达邕州的道路。南宋时,左右江地区形成了邕州买马路,这条通道是中原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与滇黔的交通孔道,“通道南蛮,必由邕州横山寨”。其路线从横山寨至大理国,途经古天县、归乐州、唐兴州、睢殿州、七源州、泗城州、古那洞、龙安州、凤村、上展、博文岭、罗扶、磨巨、自杞国、古城郡,最终达大理国善阐府。①这充分表明在唐宋时期,今天的田东县境内的横山寨已经成为交通枢纽。元代时滇桂通道继续保持畅通,而且开设了驿站,在《析津志·天下站名》里,就记载了在云南境内的驿站名,如晋宁、河杨、路杨、陆凉、摩者、摩矣龙、必勒龙、维摩、嘉通龙、和莱等。明代滇桂通道称为“粤西路”。据王士性《广志绎·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