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P系统芯片体系结构发展对策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PP系统芯片体系结构发展对策研究

MPP系统芯片体系结构发展对策研究 (the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 System-on-chips) 1.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2.西安邮电学院 二OO七年九月 目 录 一、研究背景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三、对策分析 四、措施与建议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芯片国产化受到了重视,微处理器芯片和操作系统被列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微处理器采用了国外微处理器的ISA 体系结构与兼容的封装,与国外产品雷同,提高了芯片的自给率,但为量产和体系结构的突破造成了困难。 硅技术与应用要求的迅速上升,越来越迫使芯片设计者要采用面向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芯片就是实现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大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集成电路。 MPP系统芯片是芯片集成度发展到上亿晶体管之后,芯片体系结构是要随之变化的产物,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军民两用的必要选择,它为我国赶超集成电路技术国际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MPP系统芯片是微电子技术 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晶体管发展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开创了信息时代。 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处理器与存储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应用从科学的殿堂走进了千家万户百姓人家。 从处理器等芯片发展到系统芯片,功能到体系 结构的协同设计,将使芯片设计的抽象层次更高, 能普及到各行各业。 (1)系统芯片的发展 为了同时满足高性能、实时性、低功耗与经济性的嵌入式应用要求,系统芯片逐渐形成了两种体系结构: 一是异构的总线互连的Multiprocessor系统芯片(MP SoCs),它包含有多个不同ISA的CPU; 二是同构的网格互连的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 系统芯片(MPP SoCs),它包含有许多相同ISA的PE(Processing Element)。 (2) 芯片体系结构是提高芯片功能密度的重要途径 (3)硅技术的“红墙”问题 (4)“红墙” 问题对体系结构的影响 一是线的延迟比门的延迟越来越重要,在过去的技术中,导线是用来连接逻辑门的,在今后的技术中,导线是用逻辑门来连接的,为此,设计上要采用局部通信技术。 二是特征尺寸已小得使芯片缺陷不可避免,设计上要采用避错的自主重构技术。 三是漏电流与功耗变得非常重要,设计上要采用功耗的自主管理技术。 2 MPP系统芯片是军民两用的必要选择 电子设备的应用环境有地基、海基和天基三种。在同一种应用环境中,军用和民用的差别不大;而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特别是天基应用环境中,差别是很大的。 现在,人类可以把整个地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利用地球轨道空间进行地面上无法或难以进行的科研生产活动,为人类创造多方面的福利。 开发适应天基环境的工艺实现技术,是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我国太空网络发展的历史任务。 (1)军事应用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先导 1958年基尔比刚发明集成电路时,由于价格昂贵,无法商品化。 美国弹载计算机的小型化需要,使得集成电路得到应用和发展。 以军事应用为先导的孵化过程,促进了集成电路商品化的发展。 (2)“两弹一星”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发展 20世纪60年代第771所研制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了在弹载计算机上的应用突破 1977年采用NMOS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了LS 77型 16位定点微计算机 1978年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实现了微计算机的应用突破 但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芯片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国产芯片的发展缓慢下来,没有得到量产突破。 (3)星上信息处理技术 军民两用的星上信息处理的高性能嵌入式计算机是要用到图像处理等的MPP系统芯片的。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中的天基红外导弹预警卫星系统(SBIRS),由6颗高轨道卫星和24颗低轨道预警卫星组成。高轨道卫星上装有基于线阵和焦平面的凝视成像红外探测器。低轨道卫星在多个轨道面上成对工作,以提供立体探测和监视。 (4)空间虚拟探测技术 美国空军提出“21世纪技术星(TechSat21)”发展计划,利用三维编队飞行的若干颗小卫星协同工作,构成低成本、高可靠性、多任务平台以及具有扩展能力的“虚拟卫星 ”,实现分布式星载微波雷达(SAR)。 空间虚拟探测技术在我国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例如,中科院空间中心的“空间虚拟成像技术”,国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