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现况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ivaids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现况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HIVAIDS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现况分析 张伟 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 650300 【中图分类号】R1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44-02 1985年中国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这标志着艾滋病已由从国外输入发展到在国内的播散。截至2016年2月,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591632例,死亡185959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46897例,AIDS病人244735例。[1] 艾滋病的病原HIV,是一种反转录RNA病毒,由单股正链 RNA 基因组、反转录酶和外壳的结构蛋白组成。HIV进入人体后并不能直接感染中枢系统神经元,在HIV感染的最初几天,病毒就会被单核细胞带进大脑,随后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病毒通过感染巨噬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释放神经毒素、自由基和其它过量的炎症物质造成神经元的损伤。影像学资料统计感染后的患者大部分会出现脑室扩大,海马萎缩,基底节体积减小和白质病变。[2]所以HIV感染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病人并不在少数。 与HIV/AIDS相关的心理精神症状在未确诊HIV感染之前就可能出现。在艾滋病流行区,有过高危行为如静脉注射毒品或性混乱者,因担心自己染上艾滋病,会出现对疾病过度的恐慌,伴情绪的焦虑、抑郁,并可能有疑病甚至强迫症状。这就是在艾滋病流行早期,多见于同性恋者的所谓“假艾滋病综合征”。目前这一现象在西方国家已较少出现,而在东方国家却并不罕见。Miller[3]等研究了在日本的所谓“艾滋病神经症”,主要症状表现是尽管血清检查结果是阴性的,病人仍坚称自己受到了感染,并伴有一系列的躯体、精神症状如多种躯体不适主诉、恐惧、神经质。 在确诊为HIV感染后,由于艾滋病本身的凶险性和伴随的社会耻辱感,HIV/AIDS者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心理反应,如1.否认疾病:确诊为HIV感染后要求医生重复检查,常多次更换医院、医生,并否认自己有过任何高危行为,想就此诱导医生否认其感染HIV;2.后悔:HIV感染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设想“如果当初没有……”;3.恐惧无助感:担心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孤立者,担心日后他人的歧视。4.愤怒:不管是静脉吸毒者或不洁性行为者,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常将愤怒的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国内也曾多次报道HIV感染后用注射用针头安置于椅子上,以达到戳伤他人的目的等行为,构成社会和谐、安定的不稳定因素。5.绝望:在中国,因国民对艾滋病的了解不足,对医疗技术水平无认识,对绝大多数人仍将艾滋病视为“黑色死亡”,一旦感染上HIV病毒就等同于限期死亡,处于绝望中,觉得活着是一种负担,痛苦。因此对今后生活丧失信心,甚至有人会在此阶段以自杀逃避与疾病相关的种种负性后果。对社会从最初的应激状态到接受现实、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配合治疗,需要一个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的心理转换过程。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无价值感,自责内疚,在伴发HIV/AIDS的抑郁症患者轻生、自杀行为会显著增高。 心境障碍是HIV/AIDS患者中较常见的精神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20%的病人会出现重症抑郁,同时有9%的病人,特别是在伴有痴呆的病人中会出现躁狂。尽管情绪低落在HIV/AIDS患者中很常见,但仍需将其他症状,如欣快感丧失,无价值感,自责内疚,轻生观念,自主神经症状等一并考虑,才能诊断为重度抑郁。Chandra[2]等对印度一组HIV/AIDS人群调查,发现40%患有抑郁症,36%有焦虑,14%有自杀意图;2003年王永彬[4]对120例HIV感染者调查中有46例(38.3%)符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 2004年蔺秀云[5]对185例通过有偿献血感染HIV的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高达92%; 2006年于欣[6]的一项调查中28名HIV感染者中,79%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64%有自杀观念,36%自杀未遂。 焦虑性障碍在感染者及病人中有较高发生率,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等。焦虑所伴发的躯体症状如震颤、肌紧张及痉挛、气短、恶心、呕吐、出汗、潮热、眩晕等,需要与疾病状况、药物副反应或撤药反应相鉴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艾滋病患者中除了原发性的焦虑障碍外,相当多的躯体及医疗状况(如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均可引起焦虑情绪。 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患者较为常见,很多艾滋病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均与患者存在或多或少的精神、心理障碍有关。国内外研究进展:西方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HIV/AIDS患者的抑郁问题,而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国内:在我国,对HIV/AIDS患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调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