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在早产儿的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ICC 在早产儿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PICC 在早产儿的应用 钟海燕(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 650032)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PICC 置管术的应用及术后护理。方法 总结和分析我科31 例早产儿在PICC 置管术后的效果及护理经验。结果31 例均成功建立PICC,留置时间平均为32 天,80.6% 完成输液任务,出现脱管1 例,堵管5 例。结论 在我院,PICC 置管术很好的解决了早产儿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高营养的护理难题 经外周置入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因能有效解决静脉输液问题,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为患儿解决了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 PICC 置管; 并发症; 护理; 适应证【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111-0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1 例,男13 例,女18 例。其中出生体重﹤ 999 g 2 例,1 000 ~ 1 499 g 12 例、1 500 ~ 2 499 g 6 例,ge; 2 500 g 11 例。原发疾病:早产儿20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 例,消化道先天畸形3 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 例。   1.2 穿刺部位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腋静脉。   1.3 方法 材料均采用美国BD 公司生产的1.9Fr 规格的PICC包。PICC 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32 天, 最短7 天, 最长61 天。   2 并发症原因及防范措施2.1 穿刺时的并发症 本组病儿在穿刺时发生的并发症有送管困难3 例。其中2 例为头静脉穿刺,在导管送至肩峰位置时送管阻力增大,考虑是血管的解剖位置影响,在调整体位后送管至预测长度。另1 例在送管4 cm 时阻力增大,考虑静脉瓣影响,在助手边用生理盐水冲管,操作者边送管后送至预测长度。   2.2 导管堵塞是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其发生原因为:2.2.1 血管因素 下肢静脉瓣比上肢丰富,易因导管摩擦损伤而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导致导管堵塞。已有报道 [1] ,导管置入下肢静脉后血栓发生率比上肢静脉高3 倍。因此,宜选择上肢静脉置入。 严密观察 ,及时发现和处理导管阻塞,,患儿体位是否 恰当,必要时给予改变体位,可对管外露部分???以S 型固定,能防止导管打折,受压及移动脱出,并将肢体相对固定。凡表现液体输入不畅,流速降低、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局部红肿,甚至远端出现血循环障碍,冲洗时有阻力、导管功能正常但回抽无回血时提示管腔阻塞,即可按导管阻塞给予及时处理。   2.2.2 药物因素 不同药物混合时产生微粒导致导管阻塞,输注脂肪乳剂、血浆等时,易发生脂肪等沉积,如未能及时冲洗易引起导管阻塞 [2] 。此外在不适当的给药和冲管过程中,会导致管腔内pH 值的突然变化,就易产生药物沉淀。例如导管中注入氨溴索及万古等就会呈酸性,末用生理盐水冲洗,又注入碱性药物如速尿后,2 者就会发生反应而产生沉淀。 遵守药物配伍原则 熟练掌握药物配伍禁忌知识,严格遵守药物配伍要求进行配制各种药物。在进行各种药物尤其在输注血浆、白蛋白等粘稠度高的药物治疗前后,应常规使用适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导管,每次冲洗导管时必需先抽回血。   2.2.3 导管位置不正与封管操作不当 置管后,因体位改变,特别是患儿呕吐、剧烈咳嗽时易致导管扭曲、移动、受压、封管操作不当,封管后局部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可引起血液返流,在导管尖端及导管内形成血栓都是导管阻塞的常见原因。 正确的封管方法 采用正压封管,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 [3],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力,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较推注完后再拔针,阻塞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置管后形成局部循环障碍,血粘度增加 [4] ,可成为局部血栓形成的诱因,每日10U/ml 肝素盐水封管,以达到抗凝目的。液体尽量24h 匀速输入,不能持续维持者以肝素盐水正压封管,1 次/4h,可持续输液者每12h 以肝素盐水通管1 次. 对输入粘稠度较大的药物如20% 甘露醇、脂肪乳、人体白蛋白、血液等,应用一次性注射器(5ml 规格)抽生理盐水1ml 冲管后再行封管,以免造成封管失败。   3 PICC 导管的护理3.1 首先要严格无菌操作,室内要进行空气消毒。做PICC 的时候,通常需要在治疗室进行,将患儿置于幅射台上。   3.2 就是要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固定牢固,通常选择透明敷料进行导管的固定。贴膜,应该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 小时进行更换,因为在穿刺过程的时候,在穿刺点上方覆盖了一个小的纱布,上面会吸有一定的血。所以在24 小时之内就应该把纱布换掉。以后就是每周更换1 到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