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8.17.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分析8.17

【致权】 2 用电量降速放缓或预示经济已落至底部 2 国资委施压,央企瘦身年底前必须完成 2 地缘战略呈东西并重海陆皆紧的新态势 3 【伐术】 3 “灵猫六国”经济加速成第三大经济体 3 美国经济泥足深陷,须防困境转移矛盾 3 德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无法在下半年重现 4 【运智】 4 投资三千亿欲建跨渤海大通道堪比三峡 4 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将出台天然气被看好 5 电信业资费进一步下降,市场逐步放开 5 外资巨头们包抄中国零售业的速度加剧 6 下半年释放3千万吨成品油现过剩之忧 6 当下我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以融合为主 7 【设谋】 7 两大超级引擎重装上阵,延续经济神话 7 房地产调控须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8 政府投资绩效评价需中介机构做深做实 8 【行意】 9 家族企业应当有危机感 9 结婚次数越多寿命越短 9 【】( 国资委施压,央企瘦身年底前必须完成 目前,排名靠后的央企均在寻找各自的出路,部分企业面临“两难抉择”——要么寻找“靠山”;要么进入“中投二号”。尽管困难重重,但国资委有关人士近日表示,年底前央企调整和重组至100家以内目标绝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具有明显优势的央企将会迎来新的扩张机会。据介绍,目前国资委推进央企重组的做法是,让需要重组的央企先自行谈判,但设定了最后期限——今年底之前必须完成重组。如果谈判成功,又获国资委认可,重组方案即可上报国务院,否则,排名靠后的央企在“最后期限”到来时,可能将装入“中投二号”,即国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央企进入“中投二号”的积极性并不很高,央企之间的重组也遭遇了一定的阻力。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下半年将加快央企的重组进程,他同时再次强调年内央企将重组至100家以内。之所以有的央企不愿被重组,想独立发展,主要原因是,谁都想自己干,并入其他央企在别人旗下总觉得矮一截,特别是目前日子还算好过的央企,这种心理更为明显。但是从央企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重组势在必行,年底前央企上述“瘦身计划”也绝不会改变。(928)( 地缘战略呈东西并重海陆皆紧的新态势 2010年注定将成为中国外交的“周边之年”。中国周边的东西两线与海陆两面均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大致包括东、西两条线与海、陆两大方向,多方迹象显示,当前中国的地缘战略态势基本呈现为“东西并重、海陆皆紧”。首先,东部沿海地区仍为中国地缘战略的重心所在,但面临威胁的紧迫性相对下降。一方面,东部的地缘战略首要地位未变。东部在中国经济全局中率先发展、分量最重,而中国的安全威胁与地缘战略对手也主要来自东部;另一方面,东部地缘威胁的紧迫性有所下降。民进党下台使“法理台独”的现实风险明显降低,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联系趋紧、台海局势趋稳,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长远积极效应可期;其次,西部地缘战略的重要性、复杂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缘战略重心仍在东部,但西部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正在增加,其挑战的紧迫性更为突出,东部的地缘压力有所减轻但仍为重点,西部内外挑战交织、地缘压力明显增大。面对“东西并重、海陆皆紧”的地缘战略新态势,作为陆海复合型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地缘战略应当坚持“东西兼顾、海陆并举”,力争“平衡协调、稳中有进”,辅之以“军事威慑力”;趁东部地缘环境相对宽松缓和之机,加紧与加强经营西部战略纵深;与此同时加强改进海洋经略。(927)( 【】( 美国经济泥足深陷,须防困境转移矛盾 近期美国频频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军事演习及活动,剑指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之前满是甜言蜜语说要强化合作,推出“利益攸关者”及G2等噱头,实际上少有实惠,只是想诱骗中国坠入圈套,既不得逞便图穷匕现露出凶相。然而与其在军力上耀武扬威反差甚大者是,近期美国经济每况愈下,无论就业、楼市、出口及消费等各个重要领域,表现都有下滑之势,各方对GDP增长的预测陆续调低,对陷入双底衰退的预期则上升,一般估计这已有二至三成机会出现。偏在此时美国国内经济学界及政客们都对如何解困少有良策。学界商界对政府应否扩大财政支持,推行第二度刺激方案,和联储局应否加大放水等,都有两极分立的倾向。但撇开意气之争不论想或不想,美国已无能力再大幅强化货币或财政扩张政策。与此同时,政客们则对应否拨款支持就业,及如何加税或减税等争持不下。应变无力亦无方,乃今天美国经济决策层的重大弊病。当然,美国经济所处困境源自长期累积,故已病入膏肓,非经一场深度调整难以根治。但美国仍在拖延时间,以为可靠印钞度日,不如欧洲在德国领头下实行壮士断臂、刮肉疗伤的彻底调整,大力收紧财政以减赤减债,若能挺住渡过此劫,数年后将可重新站起,而美国则在拖延中泥足日益深陷,以致最终不能自拔。上世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