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1978-2004,基于中国Panel-Data的实证分析.doc

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1978-2004,基于中国Panel-Data的实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1978-2004,基于中国Panel-Data的实证分析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 题目: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1978-2004 ——基于中国Panel-Data的实证分析 作者:王展祥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1978-2004 ——基于中国Panel-Data的实证分析 内容提要:现有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定义良好的市场以及运行稳健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是其共同基础。本文基于Panel-Data的实证分析,发现其研究结论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有效;但差异也是明显的,即普遍存在的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倒“U”型曲线在中国并不成立。这说明中国结构变化滞后于经济增长。经过近30年的“增长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该转移到避免各种形式的结构性失衡,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调整的滞后,以及促进增长利益的广泛分配上。 关键词: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 相对劳动生产率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based on the private-owned property and market-oriented economy, where there is a well-functioning market, price mechanism and nice demand-supply laws.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above relationship is effectual in China, while the difference is obvious, for the widely-used backward “U” curve of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in agriculture does not exist in China. And this tells us that structural change lags behind economic growth. After the thirty-year “growth miracle”, it is time for China to transfer the center of economic growth from development to against the structural unbalance, especially against the unbalance among industries and its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lags, and to promote more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the gains from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 structural change, economic growth,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一、引言 结构主义的发展理论认为,就业与产值份额随人均收入增加,在农业部门呈递减趋势,而工业部门呈递增趋势;同时,工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在不断提高。这种结构变化表明了传统经济体系向现代经济体现的转换,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任何理论都有其限制条件和应用范围,发展理论也不例外。其有关工农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均基于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包括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定义良好的市场以及运行稳健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是其共同基础。在没有经过严格检验之前,我们对其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有效性尚需持谨慎态度。 本文通过对中国29个省份1978-2004年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发展理论有关工农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规律在中国依然具有普识性,所不同的是:(1)中国工农结构变化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突出表现为农业就业份额的严重滞后;(2)中国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不符合应有的倒“U”型曲线,尽管其绝对水平在提高。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之关系与已有发展理论成果的异同,一方面证实既有理论的普识性;另一方面,意味着放宽限制增加样本对有关理论的发展和丰富。 二、文献综述 结构方面的急剧变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即不同产业、地区以及经济单位相对重要性的改变。常用的度量方法是产品和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地区以及公共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分配与份额(Kuznets,1964)。对发达国家而言,现代经济增长过程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