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的民居价值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的民居价值
辽沈战役纪念馆 121000
摘要: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是辽宁省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也是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明末清初普通的东北乡村民居。它记录下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东北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特定地域下的自然环境、也潜藏着社会文化和人文习俗,是充满着独特记忆符号的建筑。
关键词: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民居、东北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是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的前线指挥机关。它位于辽宁省锦州市西北21公里处的凌海市翠岩镇牤牛屯村,是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锦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辽沈战役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9月28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从哈尔滨双城出发开赴锦州前线,在10月5日进驻牤牛屯。从此,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机关所在地—牤牛屯就与中国革命的命运紧密相关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机关从进驻牤牛屯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离开这里,共历时29天,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导下,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员适时调整战役部署,正确组织战役协同,连续实施大规模作战,最终解放东北全境,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的29天中,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指挥了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长春围困战、黑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解放沈阳、营口直至解放全东北。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离开牤牛屯开赴沈阳,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也随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却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发生了变化,牤牛屯这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庄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载入史册,扬名天下。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因为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机关1948年进驻的29天而变得不平凡,它给世人留下了永载史册的“红色记忆”。但是,今天笔者不想讲述战争赋予它的政治意义,而是想走的距离今天更远一些,距离房屋本体更近一些,想看看在1948年10月5日之前,它仅仅作为一座普普通通的乡村民居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神秘记忆。
衣食住行从来就是天下所有人的必需之事。那些普普通通的住房记录下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特定地域下的自然环境、也潜藏着社会文化和人文习俗。今天我们居住的房子就是明天历史中的“民居记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作为一座清末民初的建筑同样有着独特的记忆符号。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的整体布局、房屋建筑特质充分阐释了它的时代特征,用特有的建筑符号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清末民初的合院式建筑—东北四合院。
合院式建筑是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也是地域分布最广泛的建筑,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从北京红墙灰瓦的四合院到晋中砖雕精美的乔家大院都属于合院式建筑。只不过是大小、形状、布局和单体建筑样式发生了变化调整。不同地域的四合院特征是不同的,用“等级分明、庭院深深”来形容北京四合院是比较贴切的,而山西的乔家大院则体现为“精雕细琢、豪华精美”。那么,东北四合院有着哪些特征呢?我们看下“东北野战军锦州指挥所旧址”自己的陈述:
一、布局松散、中轴对称。
中国古代建筑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中轴对称,建筑在整体上沿着中轴线平面布局,左右对称,每个单体建筑都被安排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中轴对称的特征也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强烈的政治理论色彩,浓郁的理性精神特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民族特色。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也体现了这一建筑特点。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占地面积2964平方米,旧址区域内原址院落的占地面积1670平方米。面积虽然不大,结构也没有其他地区四合院的紧凑,但是中轴线明显,房屋布局充分体现了中轴对称的特点。我们先看正房,它坐北朝南,间数为五。五件正房居中“明间”的入户门正位于中轴线中心点,并且与门房中间的院落大门遥遥正对。院落中间通道的中心线即是中轴线,整个院落开阔宽敞,东西厢房左右对称,并向两侧避让,整个院落体现出布局松散的特点。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的正房间数为五,房屋间数和房屋主人的身份就足以说明其建造年代是清末民初。在我国历史上房屋的间数不可以随便建造,从群体间数到单体造型、色彩,以至于内部的装饰陈列、摆设历朝历代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同的朝代等级规定不尽相同,但大体是这样的:九间殿堂为帝王所有,公侯一级的厅堂只能用到七间,一、二品官员只能用到五间、六品以下只能用三间。明朝在房屋的装饰上曾有这样规定:王侯府邸朱漆正门三间,可饰金漆兽面锡环;三品五品官员正门也是三间,只能用黑漆漆饰;六品至九品官员正门一间,黑漆漆饰;百姓则“蓬门荜户”。这些规定一直到清朝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