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褶皱带的形成过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岭褶皱带的形成过程

秦岭褶皱带的形成过程 【摘要】:东秦岭造山带形成过程新探索廖宗廷,周祖翼,陈军根据秦岭造山带郯庐断裂以东部分(本文称东秦岭造山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作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东秦岭 形成过程 下扬子地块 郯庐断裂 扬子板块 华北板块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时,秦岭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1.95亿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林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的供给地。距今约8千万年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地貌格局。 秦岭地貌的演变,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后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叠纪时期,中秦岭和南秦岭地区形成了褶皱山隆起带,成为一个广阔的侵蚀地区;以南和巴山地带,是一个广阔的沉降地区;北秦岭(包括渭河断陷谷地)是介于中、南秦岭剥蚀地区与鄂尔多斯沉积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当时,南秦岭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岭的河流往北流入鄂尔多斯内陆盆地。 侏罗纪时期,秦岭地带,包括北秦岭、中秦岭和南秦岭,成为具有差异震荡运动的古老准平原,并形成了凤县、商县、勉县和紫阳等许多侏罗纪含媒盆地。秦岭两侧广阔的沉降、沉积地区在逐步收缩,分别向南向北后退;而秦岭地带隆起剥蚀地区却在逐渐扩大。从地貌上看,起伏突出变为平缓,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规模变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许多侏罗纪的含媒盆地。而两侧河流仍流向陕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运动时期,秦岭地带进一步隆起,并伴有岩浆运动。由于秦岭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动。由于岩浆活动和差异隆起,绝大多数内陆小型含媒盆地逐渐沉降得越来越低,河流侵蚀更为强烈。因此在秦巴山区两侧的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白垩系地层的底部和秦岭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砾岩。 新生代早第三纪,由于构造运动和缓,因而在这个广泛的均夷作用时期,山地又一次逐渐剥蚀成准平原。在秦岭地区广阔的准平原上分散着许多小盆地,其面积逐渐扩大。在这一时期,除了如徽县和商县这种已经扩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还发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岭地区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这些分散的盆地。其时,汉江可能已经大体上发育成现今的形态。汉江的源头当时可能向西穿过嘉陵江,而现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时期汉江的源头。因此,汉江可能是秦岭山区早第三纪准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过渡时期,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秦岭又进行了隆升。这次隆升开始分裂成许多倾斜的断块,并在以前沉积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断块盆地,如徽县盆地、洛南盆地、商县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他区形成的盆地,如汉中盆地。渭河断陷谷地以深断裂与秦岭带分开。秦岭大小断块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纪的准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级的夷平面——今天海拔2300-3500m的太白山跑马梁面;其次一级的海拔2600-2900m,以终南断块和佛坪断块岭脊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阳山、终南山、兴隆岭、草链岭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m,以华山、蟒岭、流岭、马道岭、柴关岭为代表的共三个夷平面。而通过三趾马和在蓝田公王岭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南方来的动物群的遗迹可以推断当时秦岭的海拔不会超过1000m,从而证明三个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纪时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数河流都向南流入汉江,而黑河由于水量丰富,足以抗衡秦岭和缓的抬升运动,所以继续向北流入渭河断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纪和早更新世时期,秦岭又发生强烈的垂直升降运动。进入中更新世时期,秦岭山地的上升运动以区域性间歇式抬升为主。以后随着地壳的宁静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级阶地。秦岭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秦岭构造带的形成及其演化 秦岭构造带在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着突出地位。它对于八十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关于大陆地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探索大陆造山带地质演化规律的重要地区。 ???? 秦岭构造带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化,其内部组成与构造变形十分复杂,致使一些基本地质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众说纷纭。在学习前人成果和国内外关于大陆造山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七十年代以来我们对华北地块南缘早前寒武纪地壳组成与演化的研究和我们过去对秦岭带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又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获得了新的认识,现作初步总结,望批评指正。 ???? 秦岭构造带何时、在什么背景下、以什么方式开始形成?形成以后,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中,是以什么构造体制发展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