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发热症状的临床护理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发热症状的临床护理分析 王秀明1 刘晓晶2   (1哈尔滨市普宁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2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年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目的:探讨发热症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热症状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30例发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控制和延缓体温的升高。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去除发热的病因和诱因。体温恢复正常范围。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减轻或消失,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状态。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   【关键词】发热;临床护理;降温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54-02   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或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即称之为发热。如果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0℃,直肠内温度超过37.6℃,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认为是发热。发热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发热症状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为呼吸内科收治的30例发热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3岁,平均 49岁。体温37.5~41.6℃,肺炎患者16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   1.2 方法   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尤其是诊断未明的患者,应尽快查明病因。由于热型和热程变化,可反映病情变化,并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若发热不过高或不太持久又不致有严重危害,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时,不必解热[1]。解热本身不能导致疾病康复,且解热药药效短暂,药效一过,体温又会上升,还会因改变热型掩盖了疾病本身的症状。相反,疾病一经确诊而治疗奏效,则热自退。一般情况下如果体温维持在38.5℃以下,可以靠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排汗、排尿等方法使体温降下来。   2.护理   2.1 病情观察   高热患者应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递减为每日测2次体温。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食欲、出汗等,有无眩晕,有无痛处,皮肤有无干燥及弹性如何,有无皮疹以及大小便的情况等。如是小儿还应观察有无惊厥发作。老年人和婴幼儿,或在患者使用解热镇静剂后,须密切注意有无虚脱。如观察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监护心血管功能,对心肌劳损者,在退热期或用解热药致大量排汗时,要防止休克的发生[2]。了解患者的代谢等检验报告值,如血常规、血电解质的变化等。 了解降温药物的禁忌证,及复方解热药物的成分,以免发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不能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尤其血钠水平,了解有无脱水的先兆。   2.2 环境方面   注意居室环境,室温18~22℃,湿度维持在50%~70%,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开窗通风,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但应避免直接吹“穿堂风”。提供空调或电扇等降温设备。保持安静。因发热患者可能会有躁动不安、虚弱或其他方面的不舒服,所以安静的环境能避免噪声与知觉的刺激。发热患者有时会有头昏或谵妄的情况,此时应拉起床栏,不让患者单独行走以免跌倒,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等。发热前常常有怕冷、寒战的感觉,尤其是疟疾患者会更加明显。一般说来发冷、寒战是短暂的,此时应调节室温,注意患者保暖就可以了,如多加被子或用热水袋,夏天要盖好被单,必要时给热饮料。若出现发热,应立即撤去保暖措施,以免影响散热。寒战非常厉害时可以遵医嘱注射氯丙嗪(冬眠灵)或葡萄糖酸钙。   2.3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较好的降温措施,如采用冰袋冷敷头部、乙醇擦浴、温水擦浴或大动脉冷敷。但高热寒战或刚服过退热药的患者不宜冷敷或擦浴。所有的物理降温措施使用半小时后,注意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及交班。   2.3.1头部冷湿敷 将冷毛巾稍拧干,敷于前额部,定时更换,或将冰袋置于腋下等大血管处。此法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也可以用冰水或凉水浸湿毛巾冷敷,一般于前额或颈旁、腹股沟、腋下及腘窝等处,每隔5分钟左右更换1次。如条件许可,可让患者浸泡在浴缸中降温。   2.3.2温水或乙醇擦浴用32~34℃温水湿毛巾或用30%~50%的乙醇200~300ml,用纱布沾湿,以均匀的力量擦拭皮肤。其顺序为:露出一侧上肢,自颈部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腋窝沿上臂内侧擦至手掌。避免擦胸部、腹部、后颈、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下肢擦法是露出一侧下肢,自髋部沿腿的外侧擦至脚背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