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护理.docVIP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护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护理 杨丽光(抚顺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11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52-02 【摘要】 口咽通气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自其问世以来,已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安全装置。置口咽通气管为基本气道开放技术[1],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属无创性,易于掌握,而且能迅速有效地改善通气。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多,病人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多伴有舌后坠,严重影响呼吸。放置口咽通气管在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病人供氧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68例危重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应用 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44~83岁,其中脑???死28例,脑出血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Glasgow昏迷评分(GCS)3~8分。 1.2 材料: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颚相似[2,3]。目前有4种系统、两种类型:柔软的口咽通气管(规格:55~115mm),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规格:成人80~105mm),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10mm),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规格:40~100mm);两种类型即橡胶型和塑料型。橡胶型为黑色,柔软,中央有腔,具有方便吸痰、改善通气两种功能。塑料型为白色,半硬,中央无腔,两侧有小腔,具有改善通气功能,但吸痰不方便。因此,用塑料制成的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较为实用,其在通气效果、方便吸痰、易于固定、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减少交叉感染等方面均优于其它类型。 1.3 置管方法 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4];另一种为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deg;[5],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本组病例均采用反向插入法,一次插管成功,有效开放气道。 2 结构与型号的选择 2.1结构 目前使用的口咽通气管有两种形状,一种是“S” 型,由口咽导气管、口盖及口外通气管三部分组成,另一种形状呈“?”。蔡振玲等[6]将“?”形的管腔前后径由原来的7mm增大到10mm,形状为弧形。马东晖[7]将ID 8.0mm或8.5mm的气管导管改制成口咽通气管,在置管、型号选择灵活多用、通气效果、咽部软组织损伤方面均优于传统形。各形口咽通气管都具有各自不同优、缺点,在临床实践中将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2.2 型号的选择 口咽通气管有多种型号,大小不等,在使用时要因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8]。因此,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口咽管太小容易误入气管。 3 护理 3.1 妥善固定。对于躁动不安病人及剧烈咳嗽、翻身更换体位时,应加强观察,注意勿使口咽通气管脱落。如出汗较多或胶布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 3.2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做好记录,协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在观察中发现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配合医师拔除口咽通气管,迅速改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吸痰时打开负压装置,吸痰前后应吸入高浓度氧,吸痰时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至后咽时,应选择患者深吸气时插入气道内,深度为15~18cm,一般不宜超过20cm,避免吸痰管插入过深刺激支气管隆突部而引起反射性心搏骤停。清醒患者嘱做咳嗽动作,吸痰管由下而上旋转式吸痰,若痰液在高位时应由上而下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3.4 口腔护理。由于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口咽管内壁常附着分泌物而使管径缩小,应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每天更换口咽管1次。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必须一手固定口咽通气管一手用棉球擦拭口腔,直至口腔清洁无异味。对于清醒病人,将患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