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河奇古灵州———评白述礼教授《走进灵州》.docVIP

再现河奇古灵州———评白述礼教授《走进灵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现河奇古灵州———评白述礼教授《走进灵州》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再现河奇古灵州———评白述礼教授《走进灵州》 白爱平(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走进灵州》(中华文化出版社2009 年12 月版) 是白述礼教授继《大唐灵州镇将》、《大明庆靖王朱栴》之后,又一部关于宁夏史、古灵州史研究的力作。述礼先生将届八旬而笔耕不辍,其落落心源和堂堂胆气,令晚辈后学钦敬不已。《走进灵州》以古灵州城址的考证考古研究为基点,以对古灵州的历史演进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观照西北地区历史地理和人文文化,是迄今为止灵州史研究的大成之作,兼具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的双重意义。 位于西北边陲的灵州在历史上为国人所普遍关注,更多是因为两件大事:其一,贞观年间唐太宗驾幸灵州,被一众少数民族首领尊为天可汗,这一事件彰显了大唐恢弘的盛世气象,也突出了灵州边事要塞的独特地位;其二,安史乱中唐肃宗在灵州即位,开始平叛复国,这更使得灵州成为天下瞩目的政治军事核心城市。灵州是宁夏文献记载中建城最早的古城。灵州,原名灵洲,西汉惠帝四年(前191 年)置,属北地郡,有河奇苑、号非苑。所谓“水中可居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又曰河奇也”。(《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第八下颜师古注)河奇,即黄河之奇异,河水虽经历多次高下变迁而洲城终存,故称灵洲。东汉改为灵州,赫连夏为薄骨律城,即果园城,隋为灵武郡,唐复改灵州,治回乐县,此后行政区划屡有沿革。而这座灵异的不没之城,最终还是在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被黄河的泛滥大水所淹毁,“城凡三徙,皆以河故”。于是,我们只有在历史学家的著作里去找寻那曾经的变幻风云。《走进灵州》一书的扉页上有作者的题志:“谨以此书纪念灵州建城2200 周年(公元前191 年~2009 年)。”白述礼教授用他近五十年的潜心钻研与实地考察,为读者揭开了历史尘封在古灵州之上的黄沙埃尘,同时也为中国地方史志研究开疆拓土。 《走进灵州》收录了作者1980 年至2009 年灵州史研究的重要论文,全面展现了古灵州神奇苍劲的历史文化风貌。全书分为“考古考证篇”“历史大事篇”“报评书评篇”“人物文化篇”和“附录”五个部分。“考古考证篇”是全书史学观点的基石。作者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佐证,尤其是根据2003 年5 月8 日在宁夏吴忠市区东部绿地园出土的唐灵州吕氏夫人墓志铭,确证古灵州城址位于今吴忠市境内。这个观点最早是由述礼教授在《古灵州城址初探》(发表于《宁夏史志研究》1989 年第1 期)一文中提出的:“古灵州城的城址,似应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今日之吴忠市和灵武县,究其根源,都是一个古灵州。”吕氏夫人墓志铭出土后,作者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与研究,在考古学实证的基础上发表了《古灵州城在吴忠的确证———解读吴忠出土唐墓墓志铭》(原载2004 年4 月7 日《新消息报》)、《一石惊天,古灵州浮现吴忠———宁夏吴忠出土唐灵州吕氏夫人墓志铭》(以《“一石惊天”背后的故事》为题摘要发表在2004 年6 月23 日《新消息报》)、《塞北江南旧有名》(原载《学习与交流》1998 年第5 期)、《话说灵州———探寻古城灵州之谜》、《古灵州城址研究述略》、《吴忠城建,古城灵州显真容———自治区博物馆展出吴忠唐墓出土文物》(原载2004 年10 月18 日《吴忠日报》)等文章。这样,先生在上世纪80 年代末提出的“古灵州在吴忠市境内”的大胆假设,有了可靠的文献和文物依据,成为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这一观点的提出和证实,不仅具有史学和考古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而且为吴忠市和灵武县乃至整个宁夏地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在“今日之吴忠市和灵武县都是一个古灵州”这一基本观点的统摄下,“历史大事篇”展开了关于“吴忠历史沿革”、“唐代灵州的重要战略地位”“大唐灵州镇将述略”“宁夏移民开发史与红寺堡开发区”等专题研究,其中首篇文章《吴忠历史沿革》是作者于上世纪80 年代初编写的《宁夏吴忠县志》第二章,分十四节介绍了从远古到民国时期吴忠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主要职官等,考证扎实,叙述简明,文笔谨严流畅。《话说灵州———探寻古城灵州之谜》(本文曾以《古灵州历史大事浅说》为题发表于《宁夏史志》2004 年第3 期,后以《话说灵州》为题从2004 年7 月24 日起分9 期连载于《新消息报》)一文则在城址考古研究的基础上,还原了古典诗歌中所描绘的古灵州曾经的刀光剑影与异域风情。《唐代灵州的重要战略地位》、《宁夏移民开发史与红寺堡开发区》二文分别是作者在灵武市唐史唐灵州文化研讨会和红寺堡开发区十周年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前者总结了自唐代以来灵州在军事、交通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者以红寺堡区的经济开发为切入点,考察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