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计算容垃圾填埋场计算内容.doc

垃圾填埋场计算容垃圾填埋场计算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垃圾填埋场计算容垃圾填埋场计算内容

工程建设规模 垃圾填埋场的工程建设规模,应根据所选场址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库容能力,结合实际情况,预测生活垃圾产量,进行综合比较,在相关规范指导下,最终确定垃圾填埋场规模和使用年限。 场址设计总库容 设计总库容计算见表1。表1序号 标高 所围面积层库容 累计库容 1 510(坝前) - - - 2 522 1540 0.62 0.62 3 529 1622 1.11 1.72 4 534 1792 0.85 2.58 5 539 1957 0.94 3.51 6 544 1899 0.96 4.48 7 549 1890 0.95 5.42 8 554 1720 0.90 6.33 9 559 1354 0.77 7.09 10 564 1309 0.67 7.76 11 569 955 0.56 8.32 12 574 518 0.36 8.68 13 579 410 0.23 8.92 14 585(顶高) - 0.08 9.00 2.2 人口预测 由于最新规划资料,提取规划人口数据。 人口预测表 表.2 年份 户籍 流动 总计 2010 *** 2020 2.3 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率 我国中小城市的人均垃圾产量一般在1.0~1.3kg/人.d左右,主要与城市性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消费习惯、城市气候特征、城市燃气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选择***~***年,人均垃圾日产率按照1.*kg/d计算。 2.4 垃圾产量预测 按照垃圾场服务区域内人口变化和人均垃圾日产量,考虑垃圾填埋覆土量,计算若干年内需要的库容。 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未压实前密度为0.5~0.6t/m3,填埋压实后压实密度可达到0.8t/m3。填埋以后经过固结沉降、慢速压缩沉降和自然降解,体积减少,密度增加,参照秭归县县城垃圾填埋场的数据,垃圾堆体平均密度可以达到1.0t/m3。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垃圾填埋场在日覆盖层和中间覆盖层材料的选择,确保适当的透气性和水渗透系数年份 人口 万) 垃圾产率 (Kg/d.cap) 日产量 t/d) 年产量t/a) 清运率 收集垃圾量t) 覆土量) 所需库容) 累计库容 20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计 *** *** *** 平均 *** *** 考虑陈垃圾、城市污泥量。 因此从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到***年,垃圾填埋所需要的库容为***m3,小于填埋场设计总库容***m3,满足要求。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大于10年,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在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投入运营之后2011~***年限内,每日垃圾平均产量为***t/d。 拟建垃圾填埋场规模为:设计总库容***m3,有效垃圾填埋量***吨(新鲜垃圾),服务年限***年,年平均垃圾产量为***t/a(新鲜垃圾),日均垃圾处理量为***t/d(新鲜垃圾)。 渗沥液产生量 渗沥液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垃圾中的水分、覆盖材料中的水分、垃圾中有机物降解所产生的水分,其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影响渗沥液的产生量的因素有填埋场构造、蒸发量、垃圾的性质、地下层的结构、表层覆土等。计算渗沥液产量时应充分考虑当地降雨量、蒸发量、地面水损失、地下水渗入、垃圾的特性、表面覆土和防渗系统下层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等因素。其中填埋场构造和渗沥液的产生量有很大关系。一个设计合理的填埋场可以较好地避免地下水和地表径流进入填埋场。 渗沥液产生量计算方法有含水率逐层变化法、年平均日降水量法、多年概率降水量法、最大月降水量法。计算渗沥液产量宜采用经验公式法(浸出系数法)。 经验公式法(浸出系数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Q=(C1A1+C2A2+C3A3)?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均值 16.6 30.5 41.4 72.5 120.8 135.8 158.3 150.4 92.0 83.7 40.2 17.4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值 降雨量(mm) 16.6 30.5 41.4 72.5 120.8 135.8 158.3 150.4 92 83.7 40.2 17.4 产生量(m3) 69 94 164 274 308 359 341 208 190 91 39 处理量(m3) 167 184 179 18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