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治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治疗 张永强   (绵阳市中医医院肿瘤血月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找出针对性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结果:根据阴阳消长,正邪进退,疾病性质和临床特征,对该疾病的辨证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的,辨证论治治疗、中医药配合化疗辨证治疗以及并发症的中医辨证治疗属于几种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结论:中医理论的指导和中医药介入的联合化疗,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28-0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有骨痛及病理性骨折、贫血和出血倾向、感染、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等。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血液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部血液系统肿瘤的10%左右。   本病在中医学属“骨痹、骨蚀、虚劳、血虚”等范畴。“骨痹”病名首载于《内经》。《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明确描述了骨痹的病位、临床表现、病因及病名。依据其起源于髓,流注于骨,痰瘀邪毒博结于内的病机特点。在杭州开的血液病中医病证名专题讨论会上达成共识,正式提出启用“骨髓瘤”病名。对于多发性骨髓瘤西医治疗主要以放化疗、干细胞移植及生物免疫治疗等为主,但因其易出现耐药、骨髓抑制等情况影响疗效。通过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提高其疗效及改善其治疗副反应。现将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1.中医的病因病机认识   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素问?痹论》:“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又谓“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灵枢?刺节真邪》载:“虚邪之中人……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虚邪之人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内伤骨为骨蚀。”后《中藏经》载:“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类证治裁?痹证》云,“诸痹,由营卫先虚,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久而不愈,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而现代医家纵观古籍结合临床对MM的病因也有了新的认识。徐瑞英[1]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由于肾虚、精髓补充,或是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肌肉骨节经络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代喜平等[2]将其分为3类:外感邪毒,内搏于骨;肾气虚弱,外邪所乘;气血凝涩,湿痰瘀滞。杨月艳[3]认为,肾精亏损为本,各型均见瘀血,外受毒邪发病,痰浊流窜经络,病久痰瘀毒互结。周岱翰[4]为内外因。内应为气血阴阳之偏胜偏衰,外因为风寒邪毒,自外而内深入骨髓,留着不去,渐与气血津液相搏,郢结成瘤,日渐以大而成。杨淑莲[5]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为年老体弱、劳倦失宜、七情内伤、房劳过度、大病久病之后或外感六淫之毒致脏腑亏损,阴阳气血失和,痰湿互结,搏结于骨而成。   2.临床治疗   2.1 辨证论治治疗   目前中医药治疗以辩证论治治疗为主。医家一般认为本病根源在肾,以肾虚为主,本虚标实,毒犯骨髓则出现气滞血瘀、痰阻血热等病理变化,经脉筋骨失于濡养,治宜以补肾填髓、强壮筋骨为本,结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疏肝泄热等。根据肾亏的阴阳偏属,选用偏于温肾阳祛寒之品,如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等;或选用偏于滋养肾阴泻热之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等,还可配合千年健、桑寄生、金毛狗脊以强腰壮脊。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可选用制南星、炙僵蚕、炙全蝎、炙蜈蚣等。但由于诸多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不同,辨证分型治疗仍然不一致。王文暖等[6]认为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风寒湿邪,内伤气血,痰火郁结,形成骨瘤、髓痈、肾痹、虚劳等症,但是其病理机制主要在肾。气血两虚之症为精亏之标,痰核癥积是肝郁、脾肾两虚所致。根据阴阳消长,正邪进退,疾病性质和临床特征将本病分为4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坚者消之,结者散之,损者益之,重在调补肾阴、肾阳。初起骨髓瘤侵润,邪正俱实,治宜清髓化瘀,控制病情蔓延,若见淋巴结、肝脾大、潮热盗汗、头晕、腰痠,提示肝肾阴虚,法当滋补肝肾;出现腹胀、便溏,痰核水肿,畏寒肢冷,乃脾肾阳虚之征,温肾健脾多可见效;若见高热神昏,斑疹隐隐,神疲乏力,乃邪毒内伏之兆,故以解毒凉血、开窍方可转危为安;若正气衰败,骨瘤扩散,为不良预兆,可用四虫消瘤汤或有一线生机。周岱翰[7]认为为本病辨证要点在于虚实、阴阳。认为疾病的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