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第11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docVIP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第11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第11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第11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曹波 任海燕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11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于2017年7月14至16日在成都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老、中、青三代学人共300余人参会。7月15日上午的开幕式由高继海主持,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先后致辞。在学会工作报告中, 蒋洪新会长梳理了近两年全国英国文学研究的成绩, 并提出三点建议:关注即将颁布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英语专业必读书目》;留心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学与英国文学的互文性;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他鼓励全国同行主动而为, 乘势而上。 随后的第一组主旨发言由杨金才主持。张隆溪就“英国浪漫派诗歌”的思想特征和“前文本”进行分析和梳理, 重点论述莎士比亚的浪漫派倾向和华兹华斯的自我阐释。程巍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探讨英国想像中“自然”的演变, 认为“英国特征的建构”中存在对“汉风”的误读和自我中心主义。王丽亚对英语“经典重写”小说进行结构分析, 认为“对于经典重写这一小说样式的阐释也应告别身份政治长期关注的‘抵抗阅读’。”曹莉对F.I.利维斯创办《细察》杂志的文化背景、宗旨、影响等进行分析, 认为《细察》是“剑桥批评传统”中的“里程碑”。第二组为“青年学者”论坛, 由张和龙主持。徐彬探讨“卡里尔·菲利普斯小说中的黑人流散叙事与国民身份焦虑”, 认为“我是谁”已成为“双向度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层面上的道德拷问。”夏延华分析爱尔兰当代女诗人的创作, 认为她们削弱了“男性作家靠英语所书写出的爱尔兰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戴鸿斌对缪里尔·斯帕克小说创作的开拓精神和艺术成就进行分析, 认为斯帕克的小说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及“超越时代”的自我意识。该论坛的设立体现了学会领导机构对学术新秀的关怀。 7 月15日下午的讨论共分14组。第一组为“英国文学新思潮”, 多涉及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 如罗益民探讨拓扑隐喻学与莎翁诗歌的关系;赵国新通过梳理“文化与社会的传统”分析欧美相关批评的缺陷和威廉斯的偏见;金冰从达尔文主义的文化诠释视角阐释“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进化叙事;舒笑梅分析意识流小说视听改编的可行性;霍盛亚探讨“英国文学资助人的职业化与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胡鹏分析“《李尔王》中原子论的幽灵”;邹威华对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进行梳理和评价;陈世丹则阐释“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要义”。第二组为“英国文学与其他英语国家文学的关系”, 多涉及文学的跨国书写。第三、四组均为“英国经典小说”, 多聚焦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 如吴虹就沃尔顿散文的田园想像、李曾就《米德尔马契》、王卫新就《中洛辛郡的心脏》、程汇娟就《福尔赛世家》、郑博仁就《东西》等, 或是质疑, 或是反思, 都有独到见解和新意。 “英国现当代小说”是热点话题, 共有四组。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最受关注:张琪聚焦“殖民地他者书写”, 高丽娜选择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王晓慧探讨玛丽的男性气质。另有20余部小说得到了关注, 如李菊花剖析《蓝花》, 姚晓鸣探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金融网络, 唐伟胜解析《淹死的巨人》, 任海燕重读库切的《福》, 等等。此外, 李立新对国内拜厄特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九、十组为“英国诗歌”。有七位学者谈及浪漫派诗人, 如章燕考察济慈的《希腊古瓮颂》, 史凤晓、李玲聚焦华兹华斯的诗作, 陈才忆、孙凌钰探讨柯尔律治的创作等。有三位学者聚焦W.H.奥登的诗歌:邵朝杨关注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吴泽庆探索奥登与英国左翼诗派的关系, 张强则聚焦《海与镜》的创作问题。有两位学者关注别的诗人:吕爱晶探讨菲利浦·拉金的早期诗歌, 周洁论述卡罗尔·达菲的戏仿诗歌。此外, 有学者探讨了约·多恩、阿·丁尼生、克·罗塞蒂、托·哈代、T.S.艾略特、安·马维尔等人的诗歌;经罗良功的点评, 此组的讨论呈现出鲜明的对话性。 第十一、十二组为“英国戏剧”。焦点之一是莎剧:冯伟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早期现代欧洲“爱情”叙事的异同;卢建顺阐释《麦克白》中三女巫的多重作用;张琼从互文与变奏两个切入点对《我叫夏洛克》进行研究;王岚探讨莎士比亚的海外传播及其启示;师艺荣探讨《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之死》对《哈姆雷特》的后现代改编;李正栓团队也就莎剧中的女性、丑角和国王形象集体发声。焦点之二是本·琼生的戏剧:吴美群分析《艾泼辛》中的性别政治;王书燕探讨《巴萨罗缪集市》中的商品消费与英国早期现代的流动性焦虑;于歌则阐释《福尔蓬尼》中的三种自我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