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特征对科技接受度影响的差异性分析_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为例.docx

个人特征对科技接受度影响的差异性分析_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特征对科技接受度影响的差异性分析_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为例

个人特征对科技接受度影响的差异性分析———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为例王哲(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系,浙江宁波315100)摘要: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个人特征对于科技产品的接受程度存在着影响的差异性。引入科技接受度模型 ( TAM) ,利用假设检验、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个人特征对科技接受度的影响进 行数据分析与比较。提出新的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从而将个人特征与地域特征有效的结合。关键词: 个人特征; 科技接受度; 差异性分析;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地区中图分类号: C931; F1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0 - 7695 ( 2014) 03 - 0141 - 05Differenc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the Mainland and Chinese TaiwanWANG Zhe( Department of Law,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Ningbo 315100,China)Abstract: There ar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ge,gender,and education level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 TAM) ,making use of hypothesis testing,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compares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be- 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and proposes new research areas and objects so as to combine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 tics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Key word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cceptance; difference analysis; the Mainland; Chinese Taiwan在信息化时代,科技本身升级成为产业的同时, 不断助推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链中的信息处 理和服务产业、信息处理设备产业和信息传递中介 产业在外部推力和内部动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升级。 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一方面给生活带来 的便利。沟通领域中提升联系的便捷性,并改变了 联系的方式,即从传统的接听模式扩展到视讯模式; 信息领域由互联网的普及带来革新,公众对世界动 态的第一时间知晓,网络平台的信息透明与公开, 公众对民主的参与度不断拓宽。另一方面对不同年 龄层的群体提出挑战,即对科技产品本身的接受和 利用程度,这对于新型科技产品的推广具有至关重 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科技接受度模型探讨不同年龄层对科 技产品的接受程度,从而对于产品改进和产品销售 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相 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大陆的数据主要涉及使 用者特征,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三个方面进行 说明; 中国台湾地区的样本数据在分类的前提下进 行教育程度的层级比较。从而得到不同地区间在科技产品接受度上的差异性,也给地区间寻求不同的 科技产业发展前景提供参考价值。1科技接受度模型 ( TAM 模型)科技接受度模型 (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是由 Davis ( 1986) 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发 展而来,主要是用于探讨外部因素对使用者的内部 信念、态度及意向的影响,进而影响信息系统使用 的情形。此模型期望可以提供一个基础作为评价体 系,用来解释或预测信息科技使用的影响因素。科 技接受度模型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认为信念会 影响态度,态度又会进一步影响行为意向,从而对 实际使用产生显著影响[1]。科技接受度模型的引入, 一方面是为了从理论上说明群体的科技接受状况是 受到哪些共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在科技产品引入和 推广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并对其进行积极有效 的引导;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