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作学-第十一章农作制度演进与分区.ppt

  1.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作学-第十一章农作制度演进与分区

2、我国传统农业阶段的多熟种植技术 早熟品种 育苗移栽 少耕免耕 作物套种 整形促熟 增温栽培 提高工效 一、 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 二、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凉温作物一熟区 三、北部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 四、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 五、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 六、黄淮海平原丘陵水浇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 七、西南高原山地水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 八、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二熟兼早三熟区 九、四川盆地水旱二熟三熟区 十、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三熟二熟区 十一、东南丘陵山地水田旱地二熟三熟区 十二、华南丘陵沿海平原晚三熟热三熟区 四、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 2. 农作制度特点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利于种植业发展。 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玉米、大豆、小麦、高粱、水稻和谷子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的玉米及高粱的最大产区; 经济作物比重较小,主要有油葵(占全国面积的50%)、甜菜和亚麻; 饲料绿肥作物面积小。辽宁的苹果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四、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 2. 农作制度特点 全区种植模式多种多样,以单作一熟型为主 ,北部冷凉地区还有休闲的情况;南部地区热量条件好,可以麦后复种,为单作多熟型。 受制于肥水条件,复种面积不大,复种指数目前不足105%。 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多作一熟型有较快的发展。 土壤耕作以垄作为主,垄平结合,深松、平翻、耙茬结合。 四、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 2. 农作制度特点 该区轮作换茬比较普遍。大豆面积大,易染线虫病,不宜连作。玉米是高产作物,在多数地区轮作中占主导地位,在小麦、玉米、水稻比重大的地方实行换茬,主要方式有:春小麦→春小麦→大豆→玉米、春小麦→大豆→谷子(牡丹江)、春小麦→春小麦→大豆(国营农场)、大豆→高粱→谷子→玉米、大豆→玉米→玉米→高粱、水稻→水稻→水稻→水稻(辽宁)、大豆→玉米→玉米→甜菜→谷子。 在南部热量较多的地区,有可能实行以小麦、油菜为上茬,大豆、糜谷、向日葵、早熟玉米为下茬的套作复种。 四、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 3. 发展方向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豆生产基地,商品率高。 今后,在进一步完善种植结构体系前提下,改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增加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稳产增收。 适当增加甜菜、亚麻、向日葵的比重。 三江平原渍湿地区可适当扩种水稻,继续发挥大豆、玉米的优势。 本区南部可发展小麦与玉米的间套作或填闲种植。 五、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 1. 范围与条件 西北干旱灌溉农业区位居我国内陆腹地,地处我国二级阶地区; 包括依托冰川、雪山融溶作为灌溉水源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宁夏的引黄灌区、河西走廊及新疆灌区,共117个县(旗),人口约占全国的2.5%;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5%,其中灌溉农田占耕地面积的85%,灌溉农田比重之大居全国第一。 五、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 1. 范围与条件 本区属干旱荒漠气候,年降水量小于300mm,年干燥度3.0~16.0,为典型的干旱绿洲农业区。 日照足,辐射强,温差大, 在灌溉条件下,光、热、水资源配合良好。≥0℃年积温3000~4000℃,南疆高达4500~5400℃,≥10℃年积温2800~3200℃,南疆可高达4000~5000℃,无霜期140~170天。 在灌溉条件下,南疆可以发展复种,北疆和河西、河套地区可以套种。土壤多为栗钙土、草原灰钙土、荒漠土等,在长期灌溉影响下发育成为灌淤土。 五、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 1. 范围与条件 本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产值的70%,畜牧业比重低(约占15%)。 种植业以粮食为主,小麦、玉米比重大,棉花、甜菜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哈密瓜、白兰瓜、甜瓜含糖量高、品质好,宁夏的引黄灌区为本区的水稻产地。 五、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 1. 范围与条件 新中国建立后,西北干旱灌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糖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的绿洲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吨粮田”、“双千田”大量涌现,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值。 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宁夏水稻单产达到10t/hm2,名列全国第一。 五、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 2. 农作制度特点 绿洲农业是本区的重要特点。 全区种植模式以单作一熟型为主,有近10%面积的山旱地,仍有休闲和撂荒的情况。 河西走廊、银川与内蒙古河套≥10℃年积温2800~3000℃,麦后可填闲种植短生育期的谷糜、荞麦,也可在麦田套种毛苕子、豌豆或马铃薯。 五、西北干旱灌溉一熟兼二熟区 2. 农作制度特点 南疆的光热条件利于复种,因受水资源的限制,仅约20%的面积能够复种; 北疆和河西则以小麦、玉米套种的多作多熟型较为普遍; 宁夏引黄灌区稻田25%复种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