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长江三桥钢索塔拼装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图1南京长江三桥钢索塔概貌及节段划分(长度单位:mm)南京长江三桥钢索塔拼装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孙景领1,魏浩瀚2,赵显富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2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南京长江三桥是我国首座主塔采用钢结构形式的特大型斜拉桥。根据钢索塔拼装测量的精度要求,介绍了该桥首级控制网的概况,对钢索塔架设专用控制网的网形选择、方案设计、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所采取的专用控制网布设方法和测量方案是合理的,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钢索塔;拼装测量;控制网;精度分析[中图分类号]P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000(2010)01-4南京长江三桥是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9km处的大胜关。主桥为钢索塔钢箱梁双索面5跨连续斜拉桥,主跨648m,全长1288m。主塔为国内首次采用“人”字形钢结构索塔,高215m,设4道横梁,其中下塔柱及下横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横梁以上部分全为钢结构。除钢混结合段外,每个钢索塔共分为21个节段,每节段长7.7-11.42m,最大吊重不超过160t,节段间连接采用端面金属接触、M24高强螺栓连接。钢索塔总重约12000t,其概貌及节段划分见图1[1]。特大桥钢索塔施工在我国尚属首例,且曲线形钢索塔的现代施工工艺对测量的精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由于钢索塔施工精度要求相当高,大桥首级控制网及其加密控制网已不能满足钢索塔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因此必须建立钢索塔施工专用控制网,以确保竣工的钢索塔线形符合设计要求。本文以南京长江三桥主塔钢索塔架设实践为例,对钢索塔施工专用控制网建立方法及其精度进行了探讨。1钢索塔平面专用控制网的建立1.1首级平面控制网概况南京长江三桥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的主网布设成以桥轴线为公共边的双大地四边形,副网在主网的南北两侧各布设两个以桥轴线为公共边的双大地四边形(如图2(a))。其全桥平面控制系统分别有抵偿坐标系和桥轴坐标系两套坐标成果[2],主桥控制网采用桥轴坐标系,以桥轴线南岸端点NT01坐标为起算坐标,NT01-NT02方位角为180,作为起算方位角;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边长投影到大桥桥面平均47.0m(1956年黄海高程)高程面。随着施工的进展,原有个别控制点被大型机械所损坏,补救方法只能通过增设插点加密施工控制网,以缩短观测边长,减少定位误差,供经常性施工放样使用。因此,在两岸桥轴线两侧15#、18#辅助墩上(上、下游两侧)各建立2个控制点(T8、T9、JM02、JM04),同时在南岸上下游方向被破坏点位附近各建立两个新控制点(JM03、JM05)纳入首级平面控制网,构成如图2(b)所示网形,以满足施工测量的精度。1.2钢索塔施工平面专用控制网的建立1.2.1平面专用控制网的精度设计为满足钢索塔高精度测量的需要,即主塔垂直度差小于1/4000;索塔中心偏位(顺桥向和横桥向)≤±[收稿日期]2009-09-16[作者简介]孙景领,(1978—)男,实验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图3钢索塔平面专用控制网a.首级平面控制网b.主桥首级加密控制网图2南京长江三桥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北京测绘·2010年第1期21因此,钢索塔平面专用控制网点需满足1.60mm的点位精度要求。1.2.2平面专用控制网的布网方案设计索塔施工测量通常有外控法和内控法两种。由于南京长江三桥主塔相对高度大,且位于水域的主航道附近,距离岸边较远,若直接利用现有的施工控制网点来进行施工放样和控制,无论是在精度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无法满足钢索塔高精度施工的要求,因此采用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施工测量方法。根据钢索塔拼装采用的方法和大桥现场施工的条件,平面专用控制网以南、北主塔两个控制体系(如图3)分别布设,每个控制网有8个控制点,各有6个已知点,其中桥梁首级控制网点NT04、NT06、JM03、JM05为两个控制网的公用点;JM02、JM04、T8、T9为主塔南北两侧辅助墩上建立的首级加密控制点;在南北塔下横梁上分别建立T6、T7、HL1、HL2四个未知控制点,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全网采用边、角全测的三角网形式,按国家二等三角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2mm;T0段轴线点平面位置偏差≤土2.0mm,其平面专用控制网必须有足够的精度。现根据定位精度要求最高的T0段的容许误差来分析该控制网的必要精度。为了精确定位T0段,需在下横梁上建立平面专用控制点,以极坐标法定位T0段的平面位置。根据极坐标法的原理可知:利用观测仪器的先验精度和设计图形数据,对该控制网进行间接平差计算,得到未知点的设计精度(见表1)。表1边角网待定点设计精度Δ2=m控2+mα+mS+m标+m对2222(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