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剖宫产术皮肤缝合方式与脂肪液化65例临床分析.docVIP

妇产科剖宫产术皮肤缝合方式与脂肪液化65例临床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妇产科剖宫产术皮肤缝合方式与脂肪液化65例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妇产科剖宫产术皮肤缝合方式与脂肪液化65例临床分析 官云娇 (福建邵武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邵武 3540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邵武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327例剖宫产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扩大切口引流换药1-2天待切口干燥无渗液后行2期缝合出院,8天回院拆线,患者均预后良好。 【关键词】剖宫产 切口缝合方式 脂肪液化 手术步骤 预防措施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047-02 1 一般资料 1.1 诊断标准 一般人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1327例,发生脂肪液化65例,年龄18~40岁。发生脂肪液化的月份多在3-5月。我院剖宫产皮肤缝合用两种方式:一是用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一是用医用丝线行全层缝合。我院用1号强生合成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缝合子宫切口,用2-0强生合成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缝合腹膜、肌层、腱鞘层及脂肪层。皮肤层用4-0强生合成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行皮内缝合;或用上海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4号医用真丝编织线行脂肪与皮肤全层缝合,横切口缝合5针,术后5天拆线,与皮内缝合产妇不论纵切口或横切口均5天出院。我院在术后第一天开始均对产妇腹部切口行微波理疗一天一次,每次20分钟。出现脂肪液化的产妇术后切口淡黄色渗出液及血性渗出液,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部分切口组织有硬结,渗出物细菌培养阴性。我院剖宫产术前预防使用的抗生素为头孢一代头孢唑啉钠1.0g在断脐后使用,术后一般用到48小时后停药。65例患者中胎膜早破15例,早破时间>12小时的有22例,贫血血色素le;90g/L的有7例,试产失败有23例,羊水3度混浊的有15例,产后出血的有1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有4例,格前合并上感的有5例,产妇皮下脂肪厚ge;5cm的有30例,疤痕子宫的有11例,二次剖宫产术全部使用电刀,这些病例有的是一个产妇同时兼有几种高危因素。纵切口20例,全部行皮内缝合,横切口45例。55例发生在皮肤行皮内缝合的产妇,45例发生在术后4-5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有10例为出院后7-10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后回院处理。10例发生在用丝线全层缝合的产妇,术后3-4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65例中有25例行切口Ⅱ期缝合后治愈,40例均通过切口换药后治愈。65例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均无明显增高。术后三天体温均正常。 1.3 治疗方法 切口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时注意切口有无红肿、硬结,并结合体温、血象、渗出液细菌培养排除切口感染。如脂肪液化的范围小,渗出液少时进行常规消毒后挤压,切口周围挤出渗液,用稀释的庆大霉素浸润的小纱条引流,伤口换药,治愈为止。 如渗出液较多者扩大切口,必要时扩到全脂肪层,先拆除缝线,充分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及渗出物,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甲硝唑浸润的纱布填塞引流,再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2次,主要是看渗出液多少而定,待切口没有多少液体引流出后,一般二天,再局部侵润麻醉下Ⅱ期缝合,术后第二天产妇可出院,8天后回院拆线,均愈合良好。 2 结果 65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痊愈。 3 讨论 3.1 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而非细菌感染。但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影响医患关系,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3.2 剖宫产术后病人切口液化的原因有一下几方面:分析二组资料,我们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腹壁脂肪层较厚,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口缝合技术及方式有一定的关系:①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影响切口愈合。另外手术操作粗暴、拉钩压榨、止血不彻底、结扎大块组织、直接用电刀止血、切口长时间暴露使组织脱水等,均可加重脂肪组织的血运障碍和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②行皮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