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和称谓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一把钥匙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姓名和称谓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一把钥匙
李 奇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学
作家根据需要用各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阐释自己的意旨,最简单的莫过于用一个姓名或一个称谓就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或使作者的意旨得到凸现,所以许多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的命名艺术,由此我认为姓名和称谓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一把钥匙。我们以姓名和称谓为切入口去解读文学作品,或许会得到全新的诠释。
从中国来看,《水浒》中人物的绰号艺术可谓经典,《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至今无人能超越。曹雪芹给人物取名,或用花鸟名、或用器物名,更多的是用谐音的方法,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理解为“真事隐”和“假雨存”,以此表明作品是虚构的,这在文字狱盛行的清代,是一种自保之策。而贾宝玉原是“假宝玉”,可理解为一块具有反叛精神??“顽石”,而贾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则合起来被人理解为“原应叹息”,以此来象征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没落。其他如秦可卿“情可轻”、甄英莲“真应怜”等等更是不可胜数。这些人物的姓名或揭示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的命运遭遇,或表明作者的褒贬爱恨,或指出了作者的创作用心。所以说人物姓名或称谓也可成为解读这些作品的一把钥匙。鲁迅也十分重视人物的姓名和称谓,典型的是《药》,关于华老栓和夏瑜的名字里面所蕴含的寓意已众所周知,其实从一些配角的人物姓名和称谓中也可管窥作者的用意,康大叔即“体康而心不康”,阿义即“不义”,“花白胡子”有山羊般软弱可欺的意思,“驼背五少爷”则蕴含“驯服”之意。从国外来说,文学作品中人物特殊命名的现象也是较多的,从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爵士,到威廉middot;福克纳《八月之光》的克里斯默斯,再到霍桑《红字》的四个重要人物的姓名等等,这些人物的姓名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既昭示人物的性格,也暗示着作品的主题,对解读文学作品有着重大意义。
这里我把莫泊桑的名作《在乡下》作为一个案例,从姓名和称谓的角度去解读这篇小说,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在乡下》被收入苏教版的《语文读本》必修四的第四单元。这篇小说情节很简单:两间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两所房子中头一所住的是蒂瓦什夫妇,另外一所住的是瓦兰夫妇,他们每家都有四个孩子,两家生活都很贫困,贵族亨利middot;德middot;于比埃尔夫妇路过此地,看中了蒂瓦什夫妇的小儿子夏洛,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孩子,想带走夏洛,条件是送给蒂瓦什夫妇一笔终身年金,每月一百法郎,蒂瓦什夫妇没有答应。结果亨利middot;德middot;于比埃尔夫妇把瓦兰夫妇的小儿子小让middot;瓦兰带走了,条件是每月给瓦兰夫妇一百二十法郎。瓦兰夫妇因此过上了很舒适的生活,而蒂瓦什夫妇还是很贫困,他们心态失去了平衡,他们和邻居闹翻了,因为蒂瓦什大婶骂他们无耻,蒂瓦什大婶天天都要到门外含沙射影地骂几句,一连多少年天天都是如此。差不多二十年后,小让middot;瓦兰回来看望亲生父母,他已经是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了,他没有嫌弃自己的父母,彬彬有礼,瓦兰夫妇领他去见村长,见村长助理,见教堂神父,见小学教员。夏洛看到了这一切,很生气,他认为本来这应是属于自己的,于是骂自己的父母是傻瓜,最后离家出走。
编者对这篇小说的解读是“表现了偶然因素给人物命运带来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灵魂的拷问”,我从语文杂志或网上看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对这篇小说的解读都局限于此,最多加几句“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诸如此类的话,这样的解读当然有道理,但对这篇名作的解读只局限于此,有负于作者的“苦心”。下面我从姓名和称谓角度来重新解读这篇小说。
我认为这篇小说主要是写三位母亲和两位儿子的故事,其中人物姓名和称谓的变化十分频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用不同的姓名或称谓来称呼同一个人,代表人物在不同场合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心理,其中也蕴含着作者的道德评判。
下面我们就用姓名和称谓这把钥匙来开启这篇小说的大门。一 亨利middot;德middot;于比埃尔太太(小让middot;瓦兰养母)的称谓在文中的变化依次为:年轻女人rarr; 亨利middot;德middot;于比埃尔太太 rarr; 年轻女人rarr; 德middot;于比埃尔太太 rarr; 年轻女人rarr; 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这些称谓里最让人反感的是她以“亨利middot;德middot;于比埃尔太太”这个身份出现时的所言和所为,看过《红与黑》的人知道,法国贵族的姓名里会嵌一个“德”字,“德-de”是法国贵族的一个尊称,如“德middot;莱纳”、“德middot;拉莫尔侯爵”,小说中的这个“德”字表明这个女人是贵族。
她以“德middot;于比埃尔太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