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的教育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尚的教育思想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姜尚的教育思想 姜云飞 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 330029 李根红 南昌理工学院经管系 330044 摘要 本文针对姜尚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姜尚 教育思想 姜尚又名吕尚,号太公望。据《史记bull;齐太公世家》记载,他本姓姜,名“尚”或名“牙”,俗称姜子牙。姜尚原为东夷人,是炎帝的后裔,隐居海滨,生活贫困,至老年在渭河之滨垂钓,方知遇周文王。文王得姜尚如鱼得水,据说其先祖就预言过“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故而文王对姜尚说:“吾太公望子久矣。”这就是姜尚号“太公望”的原因。他辅佐周文王,被“立为师”,先为文王师,后为武王师,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如果说周公开创了鲁文化,是我国儒家思想的源头,那么,姜尚则开创了齐文化,是管仲与稷下教育思想流派的源头。从文化教育的发展来看,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都是文化教育发达的大国,齐文化对孔子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作为齐文化先师的姜尚,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史上也应享有一定的地位。 姜尚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治术教育思想,社会教化思想和兼容并包学风的提倡几部分。 (一) 足智多谋的治术教育思想 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姜尚编撰了既教文治,又授武卫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他还特别重视智能的学习和训练。姜尚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注重智谋。《史记》一书多次提到姜尚善谋,教文王“韬光养晦”是历史上公认的著名谋略。姜尚针对殷纣王昏淫好色等弱点,“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於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当时,周文王举兵反殷尚无条件。他问计于姜尚,太公对他说:“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这一谋略的核心就是以曲求伸,以退图进,以韬晦之术,解除商王对周的戒备之心,乘时发展自己的实力,以待有利时机,再作关键的拼搏。文王完全接受了姜尚的韬略,对纣王变现得十分恭顺,俯首听命,并率西部诸侯卑身朝觐。对纣王施“炮烙”之刑,文王和其他诸侯都恨之入骨,但是,文王并不正面奏请废除此刑,而是主动献出洛西之地,以此为条件,请纣王废除“炮烙”之刑。这一行动一方面进一步博得了纣王的欢心,麻痹了他的警觉,另一方面又取得了民心,显示了文王的仁德。 《史记bull;齐太公世家》还有一段关于姜尚赴齐道上如何善于决断的记录,姜尚“东就国”时,“道宿行迟”。 在逆旅之上,有一人评论道:“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一听马上警觉起来,“夜衣而行,黎明至国。”当他连夜赶到齐国时,恰逢东夷人来讨伐,他及时打败了来犯者,占领了齐地营丘。这件事,司马迁记载得十分细致,充分表现了姜尚的敏锐、机智和善断。姜尚重视智谋的思想,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不惟兵家教育得其教益。《史记bull;货殖列传》记载过一个经营家白圭,他曾经谈及自己的经营之道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是故其智不足以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取与,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这个白圭,战国时周人,善观时变,在经营上做到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他平时“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童仆同苦乐。”而当博取之时,他又能“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他自谓这种决断的智谋是学的姜尚等兵家的谋略思想。 (二) 富国强兵的社会教化思想 姜尚注重社会教化,并且有自己的创造。其一是主张因地制宜;其二是主张将道德教化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史记bull;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至齐后的治国方略是“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史记bull;鲁周世家》对此还有所比较,说: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报政与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也。”这段记载告诉我们,伯禽治鲁是用周礼来改造鲁国固有的风俗传统,当然收效要慢,三年之后才得以向周公报政。姜尚与其不同,他是从齐地原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出发,因地制宜,不照搬周礼,所以收效甚快,只用了五个月就向周公报政。周公对姜尚的做法予以肯定,他说:“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后来四方之民多归向齐国,的确与姜尚因地制宜实施社会教化分不开。 姜尚进行社会教化的内容,是兼顾道德与生产两个方面。他将其视为富国强兵之道。教以君臣之礼,化民易俗,是一般社会教化的内容,姜尚治齐也不例外。《史记bull;货殖列传》说,太公治齐还重视地利之教,“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贫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教之以能,使齐地自太公之后,就有多种经济的发展,较早呈现了农、工、商各业并举的局面,并使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