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示例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2、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续)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K——总传热系数,W/(m2·K); αi、 α0——分别为管程和壳程流体的传热膜系数,W/(m2·K)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2、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续) Ri、R0——分别为管程和壳程的污垢热阻,K/W; A、A0、Am——分别为管程、壳程及管壳平均的传 热面积,m2; A——任一选定的作为计算K值的基准传热面积,m2; λm——管壁的导热系数,W/(m·K); b——管壁的厚度,m。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 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与传热过程是否存在相变、换热器的结构及流动状态等因素有关; 关于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很多,在选用时应注意其适用的范围,对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在此不作详细的介绍,只列出常用的无相变的传热膜系数关联 其他形式的传热膜系数关联式可参考相关文献。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1)管程传热膜系数 1)层流流动区域 当雷诺数Re<2300,普朗特数Pr=0.6—6700,Re/Pr d/L>100时,传热膜系数α为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式中 α——传热膜系数,W/(m2K); λ——流体的导热系数,W/(m·K) d——管内径,m; u——管内流速,m/s; ρ——流体的密度,kg/m3; μ——流体的粘度,Pa·s; L——管子的长度,m; μ w——壁温下流体的粘度,Pa·s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定性温度:除μ w取壁温外,其余均取流体进出口的算术平均温度。 2)湍流流动区域 对于低粘度流体(小于水的粘度的两倍),当Re>10000,Pr= 0.7~120,d/L>60时 式中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当d/L<60时,必须考虑进口效应,可用下式进行校正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3)高粘度液体 当Re>10000,Pr= 0.7~16700,d/L>60时 式中 (μ/μw)0.14——考虑热流方向的校正项 液体被加热时, (μ/μw)0.14 =1.05; 液体被冷却时, (μ/μw)0.14 =0.95; 对于气体,不论是加热还是冷却, (μ/μw)0.14 =1 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4)过渡流区域 当Re =2300~10000 式中 α’——过渡流区域管程传热膜系数; α——由前面式求得 * * * 第三章 列管换热器设计示例 一、设计计算基本步骤(续) (8)计算管子数和管长,对管子进行排列,确定壳体直径 (9)根据管长与壳体直径的比值,确定管程数: (10)计算管程和壳程压力降,若压力降不符合要求,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的间距,或选择另一规格的换热器,重新计算压力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一、设计计算基本步骤(续) (11)计算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计算得到总传热系数K’,比较 初设值K与计算值K’,若K/K’=1.15~1.25,则初选或初步设计的换热器合适; 如果不满足上述要求,用计算值代替初设值,从步骤(6)起,重复以上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上述步骤为一般原则,设计换热器时,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动。 一、设计计算基本步骤(续) 二、操作条件的确定 1、换热器内流体通入空间的选择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哪一种流体走管程,哪一种流体走壳程,一般可从下列几方面考虑: (1)不洁净的或易结垢的流体走易于清洗的一侧;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一般走管程;U形管换热器,一般走壳程。 (2)粘性大的或流量小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流体在有折流板的壳程流动时,一般在雷诺数(Re<l00)以下,即可达到湍流,有利于提高传热系数。 二、操作条件的确定 1、换热器内流体通入空间的选择(续) (3)有腐蚀性的流体应走管程,这样,只有管子、管板和管箱需要使用耐腐蚀的材料,而壳体及管外空间的其他零件都可以使用比较便宜的材料。 (4)压力高的流体走管程,因为管子直径小,承受压力的能力好,还避免了采用高压壳体和高压密封。 (5)有毒的流体走管程,减少泄漏的机会。 (6)饱和蒸汽一般走壳程,便于冷凝液的排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