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例褐盖粉褶菌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情况调查.docVIP

47例褐盖粉褶菌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情况调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7例褐盖粉褶菌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情况调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47例褐盖粉褶菌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情况调查 叶慧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75100) 【中图分类号】R595.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338-02 【摘要】 通过对47例误食褐盖粉褶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进行调查,了解中毒过程,临床症状,并对褐盖粉褶菌进行外观描述和鉴定确认,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群体性食物中毒 褐盖粉褶菌 1 概述 我县地处边远山区,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秋季节食用野生菌丰富,当地居民有采食野生菌的习惯。由于对部分野生菌辨别不清,误食毒菌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2 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源于卫生院对当地发生的一起村民购买食用野生菌,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事件。经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开展实地调查和应急处置,查明中毒原因,控制中毒事件的扩展。 3 中毒经过及临床救治 2012年10月22日下午,某镇一村民把当天上午在山上采摘的野生菌,自称“散栗窝”,拿到集市上出售,当地部分村民购买回家后烹调食用,共有16户48人进食,导致47人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3.1临床症状 此次发生的野生菌中毒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详见下表: 褐盖粉褶菌中毒症状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种毒菌引起中毒发生率极高,除主要症状外,少数患者偶尔出现低热,个别自感上腹部有烧灼痛。多数中毒者呕吐比较剧烈,平均呕吐次数达5-16次/天不等,部分中毒严重者呕吐物中混有胆汁。腹泻病例中,粪便初带残渣,后为水样便,呈淡绿色。 3.2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解毒、利尿;对症、支持、保护胃粘膜等治疗。症状较轻者,治疗1-2日后康复出院,症状重者,治疗1周后逐渐好转康复出院。所有中毒人员全部治愈,一月后电话随访无死亡和复发病例。 4 卫生学调查 4.1 现场共调查16户48人,均为食用同一人当天出售的野生菌,共中毒47人,而未进食野生菌者无中毒情况。中毒者22日下午与野生菌同食的食物有:7户进食野生菌“散栗窝”、大蒜、白菜、土豆、米饭;3户进食野生菌“散栗窝”、大蒜、白菜、米饭、猪肉;1户进食野生菌“散栗窝”、羊肉、米饭;5户进食野生菌“散栗窝”、大蒜、米饭,其中有两人饮酒(本地白酒)大约100ml左右,中毒症状比较严重,而且恢复较为缓慢。从中毒者22日下午所进食的食物来看,均有米饭和野生菌“散栗窝”。 4.2 对当天售剩的野生菌外观检查发现,所出售的野生菌共有两个品种,其中一种为簇生,菌盖灰色、菌褶白色、俗称“栗窝”,学名北风菌,约占剩余野生菌的1/3。另一种为散生,菌盖灰白色,菌褶淡红色或粉红色,当地称为“马粪菌”,约占2/3,考虑本次中毒事件由该菌引起。 4.3 经向当地村民走访调查得知,据一户曾食用过 “马粪菌”的中毒者叙述:该菌生长在针叶林或针宽混交林的草丛中,外形菌盖呈青灰色,皱褶白色或淡红色,隔夜放置后全部变为淡红色,该菌生尝时有甜味,炒熟食用味道鲜美,无异味,进食后即出现上述中毒症状,呕吐物被家犬食入后,也出现类似人的中毒症状。 5 鉴定结论 对售剩的可疑野生菌取样,用60%酒精浸泡保存,送省食品检验中心检验,鉴定为褐盖粉褶菌。 6 讨论分析 6.1 调查中发现,该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所有中毒人员均有食用野生菌和米饭,因中毒是在居民家中发生,可以排除因米饭污染引起的中毒,而中毒人群食用的野生菌均来自同一人采集所售,未购食该菌者无中毒情况,故此起中毒事件由野生菌中毒引起。 6.2 北风菌(Lyophyllum cinerascens)为学名,俗称“栗窝”,文献中无中毒记载[郑文康执笔]。可以排除北风菌引起的中毒。褐盖粉褶菌(Rhodophyllus rhodoplius),俗称“马粪菌”,春至秋末在松林地上散生或群生;菌盖宽4-9 cm、初半球形、后扁平展而中部稍凸,灰褐色。菌褶弯生、宽,长短不一,初白色,后变粉红色。柄圆柱形,长6-14cm,直或稍弯,白色至灰白色。人食后发生胃肠型中毒[郑文康执笔]。 本次引起中毒的野生菌采自10月22日上午,为秋末的第16天,根据其生长特性、形状特征及对曾采食过而引起中毒者调查,以及省食品检验中心的鉴定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系误食褐盖粉褶菌引起。 6.3 本次野生菌中毒,除1例8个月婴儿进食二匙汤未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