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举例辨析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组同义词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举例辨析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组同义词
摘要: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我们称之为同义词。如果不仔细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就会影响我们正确地阅读和欣赏文言文。本文选取几组常用的同义词加以辨析。
关键词:文言文;同义词;辨析
作者简介:王海霞,任教于甘肃省华池一中。
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将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相结合,针对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要及时解释,尤其是古代官职、人的称谓、礼教宗法习俗、军事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流派等,要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梳理。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难度相近的材料,如成语故事、古代幽默、名人典故等,并注意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这些生动有趣、较为浅易并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材料来传递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形成背景知识体系。在课堂上,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转化为克服阅读障碍的动力。
一、中学文言文同义词辨析现状
1.教材上
一方面编写者在文言文的注解中没有充分注意到文言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而用相关的同义词进行互释;另一方面同义连用的情况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但课文注解对这些同义复词视而不见。这种不作为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有一定的暗示性、导向性。
2.教学上
细细回味我们的课堂教学,包括公开教学,有多少人能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实、抓实?低年级为了扫清字音障碍,出示生字后找几名同学读读就扫清了,书写时找几个字电脑演示指导一下,学生再仿写几个就结束了。到了高年级字词教学都安排在课外预习中,课上为了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流程的顺畅,开篇就直奔内容。或是初读文时,教师只一句“把字音读准,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问问别人”就一带而过,至于怎么读准,哪是重点,怎么弄懂,怎么运用都无足轻重。这种淡化、泛化字词的弊端早已显现:学生作业、习作中的错字连篇、病句频现,甚至连最简单的标点符号都分不清。试问语文的工具性何以体现,何时体现?
二、常用??同义词辨析举例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我们称之为同义词,有时不仔细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就会影响我们正确地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现选取几组常用的同义词加以辨析:
1.讽、谏、谤、说、讥
这组词都有劝说之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讽:指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暗示或劝告。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就是此意。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或过失,一般用于下对上,封建社会用言语纠正君主或尊长的过失。例如《战国策middot;赵策》中的“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谏”,一般动词用作为动,表示对宾语施行某一行动。例如“召公谏厉王止谤”,意思是召公对厉王阻止国人公开指责的事进行规劝。
谤:一般的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不作贬义词。例如“厉王虐,国人谤王”。也有用作贬义的,即说别人坏话,诽谤。例如《屈原列传》中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讥:“讥”、“谤”、“诽”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谤”一般指公开的;“诽”是指背地里议论、嘀咕,所以有“腹诽”之说;“讥”则是微言讽刺,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有时也作讥笑讲,例如《左传middot; 隐公元年》:“称郑伯,讥失教也。”
说:则是一般的用话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的意思。例如《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又如《三国志middot;魏书middot;郭嘉传》中的“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
2.去、往、赴、适、诣
这组词都有离开原地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去:表示离开原地,但没有明确的去向,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中的“去”。
往:相当于现代的“去”,与“来”“返”相对,并且目的地是明确的。例如陶潜《桃花源记》中的“欣然规往”,意思是高兴地计划去桃花源。又如屈原《九歌middot;国殇》中的“出不入兮往不反。”
赴:它和“往”一样不仅表示离开原地,而且有明确的去向,“赴”多指奔赴危险的境地,如“赴汤蹈火”。但“往”和“赴”又有区别:“往”不带宾语,而“赴”带宾语,如李密《陈情表》“辞不赴命”中“命”即“赴”的宾语。
适:表示离开原地,去向有时明确,有时不明确。
例如《史记middot;屈原贾生列传》“适长沙”中去向很明确,到长沙去;又如《庄子middot;逍遥游》“彼且奚适也”中的“适”去向不明确。
诣:它表示离开原地,并有明确的去向,只是去向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指到尊长那里或到京城。例如《三国志middot;蜀书middot;诸葛亮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再如司马光的《李愬雪夜入蔡州》:“以槛书送元济诣京师。”
3.疾、病、忧、患
这组词意义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