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梅丸加减治疗失眠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乌梅丸加减治疗失眠
张伟 王中琳(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级硕士研究生 山东济南 250014)
【关键词】乌梅丸 失眠 经方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19-01
王中琳教授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医执教 20余年,注重中医理论的学习与临床的研究,坚持运用中医传统的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临证习用经方、善用经方,并在精读本草经典著作、熟谙药物性能的基础上巧妙加减药物,临证疗效显著,深得患者好评。王教授治疗失眠独具心得,验案颇丰,现从其使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失眠角度试述之。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中医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以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由于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无法保证,日间可出现多种不适感,如:瞌睡、乏力、心烦易怒、紧张不安、双目干涩、头昏头胀、耳鸣等。
乌梅丸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第338条,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物组成,主治蛔厥和久利证。后世医家在临证中不断扩展运用本方,特别是现代,人们对乌梅丸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多用于脾胃、肝胆、妇科系疾病。王教授临证中谨守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发现对于部分失眠患者,使用乌梅丸加减治之,颇为对证。现举验案2则:
验案一:周某,女,35岁,主诉“眠差3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3年来由于工作原因睡眠时间不稳定,出现入睡困难、眠后易醒,夜间睡眠约5小时,自诉平日服用健脑补脑类药物,效果不佳。近2个月来眠差加重,梦多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夜间睡眠约3-4小时。平素易心烦,纳可,大便不成形,日1次,小便可。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浮弦。予乌梅丸加减治之,药物组成:乌梅20g、党参12g、当归9g、炮附子6g、桂枝6g、干姜6g、川椒6g、细辛3g、黄连12g、黄柏9g、??枣仁30g、元胡30g、木槿皮15g 7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二诊患者睡眠好转,大便成形,原方稍有化裁继服14剂,失眠得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验案二:田某,女,37岁,主诉“眠差2年余”。患者2年前因工作原因睡眠不规律而出现眠差,现症见:入睡困难、梦多、睡1-2小时即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甚至彻夜不眠,昼日神倦体乏,头晕眼花、心烦不安、易头痛心慌、常有耳鸣。纳可,大便稀,夜尿频。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方予乌梅丸加减,药物组成:乌梅20g、党参12g、当归12g、炮附子6g、桂枝6g、干姜6g、细辛3g、川椒6g、黄连12g、黄柏9g、酸枣仁30g、元胡20g、磁石40g、阿胶12g(烊化) 7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二诊眠差、便稀好转,耳鸣未曾出现,药证合拍,原方继服14剂,失眠得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失眠,可由他病影响而致,也可由机体气血阴阳失调引起,王老师认为治疗失眠,必须重视“审症求因”的原则,分清继发性失眠与单纯性失眠。若患者失眠继发于原发病之后,当首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得到治疗减轻,失眠自会缓解甚至痊愈。对于单纯性失眠,可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五版教材所述,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从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角度治之。但又当灵活应变,因为仅上述五证并不能总括临床中所有失眠证型,需要谨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实事求是的分析患者当下的病理病机,灵活运用经方、时方相应治之,切勿死搬教条,胶柱鼓瑟。此二则病案,患者均有心烦不安、寝寐难成之症,似可从心肝火旺角度治之,但详询病史,病人皆有大便偏稀的症状,综合考虑,二者皆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张仲景在论述乌梅丸方治中有“其人躁无暂安时”、“复时烦”、“久利”之语,且从乌梅丸方药组成分析,此方确为寒热并用、温清同施之法。《医宗金鉴》也有“此药之性味,酸苦辛温,寒热并用,故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也”之语。再者失眠为病,总属阴阳失交,而厥阴为病,亦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参考厥阴之治,采用上清下温,顺接阴阳之法治疗此类失眠当为可行,而若无视寒热错杂之实,因上热而盲用清下之法,上热未必即去,下寒必加更甚,利必不止。乌梅丸中乌梅味酸,当归味甘,酸甘化阴,能益肝阴,养心血;川椒、细辛味辛而麻辣,可通阳疏肝,散寒破阴;黄连黄柏苦寒泄热,可除扰心的邪热;附子、桂枝、干姜辛甘而热,既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