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创新论2
本课程基本结构 前言:分四节,阐明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因,特别分析了课堂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上部:理论篇,分七章,阐明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问题,重点论述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则。 中部:方法篇,分五章,举例分析十三种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 下部:实践篇,根据时间,安排课堂录像观摩及点评,或安排教师进行微型教学示范及点评。 考试:平时作业+课程论文 中美两所小学比较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乾武 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无法进行。 钱梦龙的批评之声 电脑呀,操作呀,都会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包括声音不响、画面空白的问题,这哪是多媒体,是倒霉体!” 多媒体操作课 近年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注),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 用两个成语概括老马的形象 学生概括: 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心地善良、筋疲力尽、百折不挠、负重致远、心力交瘁、无可奈何、灾难深重 教师概括: 虽是搞笑,你能悟出点什么吗 某上海学生整理的教师语录 读书是勤奋和智慧的结晶,你们这帮人,勤奋约等于零,智慧等于零,加在一起恒等于零。 我跟你们说啊,你们考上复旦的几率和我当美国总统的是一样的! 噶笨饿小拧,回去问问你妈是不是你爸的表妹。 把你们教好那是一项科研成果,我马上可以调到中科院去了。 教你们我至少要少活5年,如果我一年赚20万的话,5年就是100万,乖乖~你们以后好去出一本书就叫《我们是怎样谋杀一个百万富翁的》。 我也就想不通了,全中国最笨的人么,也就这么100来个呀,怎么会有一半的人都在这个学校的拉,而且偏偏集中在一个班级,居然还碰到我这么聪明的一个班主任,(然后仰天长叹)缘分啊!!!!!!!! 2007教师受害典型案例1 2007年5月25日,一段数名学生在上课时侮辱年迈的地理老师的视频让网民震惊,并引起网友的热议和愤慨。有网友公布“当事人”住址电话号码等资料。被指事件发生地的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主页被黑并被张贴抗议字幕。 2007年 6月9日,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一女老师正在讲课,看见下面几个学生在打牌,该老师上前制止,不料却被学生狂骂一顿,语言不堪入耳。该老师被气得当场倒地人事不省,后经120医生抢救无效死亡。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起极大关注,1100多名网友跟帖留言,齐声谴责不良学生,悼念无辜逝去的何老师。 2007教师受害典型案例2 6月8日成都电视台报道:成都双流某中学的女教师在高考的监考场上,因为考试时间到点学生不交卷而与老师发生争执后,学生竟向老师脸部连挥十余拳将该女老师打成了脑震荡。此事直至今天才报道出来。我想结果大概也是不了了之了。 据《新闻晨报》和新华网报道:上海市陕西中学年仅14岁的初一学生刘伟,在多次对周老师公然漫骂之后,竟然把年逾五旬的周老师从学校办公室里拖出来,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里,当着他父亲的面,对周老师进行了长达5分钟的殴打,造成老师“腹部软组织挫伤,肩胛骨有裂痕”。整个过程,刘伟的父亲对儿子的暴行一直无动于衷。 2010教师被学生暴打事件 2010年3月1日至3月5日,西安市48中接连发生三起学生暴打教师事件。虽然三位学生分别赔礼道歉,二个转学,一个批评教育。但在课堂上被学生打,付老师说这件事让她有一种挫败感。“当时,就是想过去在这名学生的肩膀上拍一下,没想到这个学生随手拿起课桌上的书本,就在我 脸上抡了两下,眼镜也被打掉了。”付老师说,这几天没有去上班,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一直不能坦然面对。 6.机械荒唐的课堂训练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段。这位(a)“思飘云物外”的诗人,(b)早在宋代就晓得月中宫殿比大地寒冷,这真是了不起的事。现代科学表明,当平原上酷暑四十度时,珠穆朗玛峰的气温却低至摄氏零下几十度。在长空中(c)的人造卫星,其背阳面的气温低到摄氏零下几十度,果然是“高处不胜寒”! 要求考生读这段文字后判断:“(a)(b)(c)中应填入的词最适当的一组是:A通晓竟然漫游,B擅长果然畅游,C擅长居然遨游,D善于竟然遨游”。 答案: 题1:有一只熊,掉进了一个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