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贾岛接受差异原因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贾岛接受差异原因探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宋代贾岛接受差异原因探析 任俐蓉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山西 太原030006   指导教师:王园   摘要:贾岛作为中晚唐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对后世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贾岛毕竟不单是晚唐五代的贾岛,而是唐以后各时代共同的贾岛。”而后世对贾岛的接受又以宋代最为典型。两宋时期对贾岛的接受经历了一段较为曲折反复的过程。由宋初因袭五代对贾岛循规蹈矩的模仿到宋代诗学兴起后欧阳修、苏轼等文坛巨擘对其的批判,再到南宋杨万里、四灵提倡“晚唐体”以革除江西诗派的弊病,之后的江湖诗派更是引领了学习贾岛的诗坛风气。本文拟就此现象进行探析,联系宋代时代背景,探究宋代贾岛接受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贾岛 接受 晚唐体 宋诗   【山西大学晚唐苦吟诗人研究资料汇编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510108037)】   一、宋初因袭   宋朝建立之初,虽政治经济百废待兴,但文化尚且紧承唐末五代,当时诗坛学习的主流有元白体、西昆体和晚唐体三家。其中“晚唐体”有别于“元白体”的平庸浅俗和“西昆体”的绮丽华缛,以精简的五律格式和重视炼字炼句的精巧构思而见长。并且,以贾岛为首的晚唐体诗,其精致的构词和奇警的句式使得“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辞藻移动的,其余一般的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从这个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的时代。”正是因为贾岛在唐末五代诗坛有着宗主一般的地位,宋初诗人学习唐诗几乎不可能绕过贾岛这座高山。“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贾岛的接受在宋初正是基于此而发展起来的。   宋初对于贾岛的因袭,除了文学尚不自觉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受以寇准为首的晚唐体诗人群体的影响。晚唐体诗人大多是当朝著名的隐逸诗人,他们因与贾岛身份相类,尊崇其人格之高逸,欣赏其诗意趣之野逸,而自发走到了一起。潘阆《忆贾阆仙》中对贾岛的追忆,可以看做是此派诗人共通的心意。“风雅道何玄,高吟忆阆仙。人虽终百岁,君合寿千年。骨已西埋蜀,魂应北入燕。不知天地内,谁为读遗编。”相同的志趣影响了这些诗人的创作审美倾向,相互间的唱和品评更是将他们的创作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晚唐体的代表诗人如潘阆、魏野等都与寇准有着密切的交游关系,甚至可以说寇准正是这个团体的领军人物。寇准在当时贵为宰相,其品评赞扬过的晚唐体诗作声名远扬,引来无数人跟风效仿,影响甚为广泛。   除去晚唐体诗作本身的影响,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而采取的尊崇佛道的政策也对贾岛的接受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统治者对于魏野这样的著名隐士大多采取了礼遇的态度,这就在社会上兴起了崇尚隐逸之趣的风尚。而那些著名隐士所尊崇的贾岛自然也被世人爱屋及乌地接受欣赏。   宋初诗坛对贾岛的接受,是建立在本朝文学萌芽时期,还需由学习前人来实现自身审美体验的基础之上的。这个时期的晚唐体诗人乘政治之势在诗坛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势力,正因为贾岛的审美观照契合了他们的创作追求,贾岛的人格品行投射到他们的人生感悟,所以学习尊崇贾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而被晚唐体诗人所宗的贾岛在宋初因此也就享有较高的声誉,其接受也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二、北宋中期批判   北宋中期是宋代诗风真正建立的时期,欧阳修苏轼等大家正式登上文坛,宋诗区别于前代的独特面貌在他们手中得以真正的确立。此时的宋代文坛对贾岛的接受相对于宋初来说已经沉寂了许多。学贾的诗人大多只是选取贾岛诗歌创作的某一方面来学习,他们或醉心于炼字炼句或刻意追求苦吟意境。而共同的缺点却是相同的,忽视整体的谋篇布局和意象题材的过于单一,使原本就狭窄的贾岛诗风愈加显得逼仄。   欧阳修首先在其《六一诗话》中针对此现象提出了批评:“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欧阳修意识到了学贾对当朝诗人的消极影响,但他对于贾岛的诗歌创作还是有较为客观的认识。欧阳修的文论中提出了学习贾岛对于当朝诗人的诗歌创作的限制,但他对于贾岛亦有肯定之辞:“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贾云:lsquo;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rsquo;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lsquo;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rsquo;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圣俞尝语余曰:lsquo;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鉴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lsquo;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rsquo;,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由此可知,欧阳修对于贾岛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贾岛诗歌的品评而进一步阐发其对于诗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上。   值得注意的是,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对于贾岛诗所阐发的议论是转引自与他交游甚密的梅尧臣。可以说,梅尧臣对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