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纯东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总结.docVIP

宋纯东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纯东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总结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宋纯东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总结 侯小静1 宋纯东2 (1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 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肾病科 450000)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114-02 膜性肾病(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大约占所有肾病综合征的20%。膜性肾病的病因仍不清楚,其病程高度不一,存在肾功能逐渐恶化和自发缓解两种倾向。约2/3膜性肾病患者中有一半表现为持续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保持稳定,而另一半患者则在1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对该疾病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时间长,敏感度不一,副作用大。临床上极易并发心血管并发症和高凝所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因此,属临床上难治性肾病之一。 祖国医学无膜性肾病的病名,根据本病以水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业师宋纯东教授多年来进行膜性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运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膜性肾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随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业师治疗膜性肾病经验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认识 业师认为膜性肾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肾虚弱,加之后天调摄失宜,以致脾肾气虚。脾为制水之脏,功在升清,肾为主水之脏,职司封藏,脾虚水无所制而泛滥,肾虚水失所主而妄行,致使水湿外淫肌肤出现面肢水肿,流注脏腑则出现胸腹腔积液;另脾虚则水谷精微下陷,肾虚则精微外泄,故而出现蛋白尿,故脾肾气虚是膜性肾病形成的基本病机。气虚无以推血则血瘀,瘀血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阻滞经络,气化无力,从而使瘀、水互结,可见脉络瘀滞也是本病病机的重要方面。病情迁延不愈,久病则气伤及阳,从而出现脾肾阳虚。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着为特点,继之以肾小球基底膜(GBM)的增厚和变形。早期病变小管间质及血管基本正常,晚期由于废弃的肾小球数目增加,可出现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病变,部分老年或病程较长及病变程度较为严童的患者,可见血管透明变性及增厚等现象。根据其病变发展的程度分为4期,其分期常常与临床过程相符合。业师认为膜性肾病的病理变化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基底膜增厚,其病理变化可归于中医之“瘀血”证;故从虚、水、瘀方面探求本病发病机制,为宏微观结合、中西医互参之举。 2 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治则 膜性肾病的的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脉络瘀滞,因此治疗要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方药以参芪地黄汤为主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熟地15g、山茱萸15g、山药15g、丹皮30g、茯苓15g、川芎30g、红花30g、桃仁30g。参芪地黄汤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配伍党参、黄芪而成。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利水退肿,为补气要药,益卫固表可实卫气而御外邪,补肾气以气化水液,补脾气以运化水湿,补肺气以通调水道,可达利尿消肿之效。联合党参可增强补气作用,两药合用,补益肺脾之气,则脾气健运,清阳得升;肺气充足,精微得布。六味地黄丸为中医大家张仲景的名方,肝脾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其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山茱萸温涩肝肾,山药健脾滋精;丹皮清泻肝火以制温燥,茯苓淡渗脾湿以健脾运,使补中有泻。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治标。综观全方,一方面益气固肾涩精,以塞其流,尽量减少或控制尿蛋白漏出;另一方面,健脾补肾填精,以充其源,从而提高血浆蛋白水平;此外,活血化瘀治其标,使标本兼治,其症乃除。气虚明显,全身乏力,少气懒言者,重用黄芪;若偏阴虚者,去山茱萸,重用生地,并加女贞子、早莲草;兼有阳虚者可加菟丝子、补骨脂;偏肾精不足者,加金樱子、芡实;腰痛甚者,加杜仲、川断;兼有血尿者,加小蓟、白茅根;兼有瘀血明显者,加丹参、当归等。 3 临床注重中西医联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很重要,对于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gt;5g/d)、血纤维蛋白原升高、西医肾脏病理分型的第3~4期等情况,根据病情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注意寻找诱因,辨证论治,分清急、缓、虚、实,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久病者多虚实夹杂,宜兼顾标本。膜性肾病的治疗西医常用激素,部分患者可以得到缓解,但长期服用激素弊病多端,有的患者出现柯兴氏综合征,有的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业师应用激素,遵循“使用宜早、首量宜足、减量要慢、维持要长”的原则,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减少激素副作用,增强疗效。大剂量激素服用后,蛋白尿减轻,但还未完全消退,病人即出现精神亢奋,心悸、烦躁、口干、手足心热、少寐、汗出等阴虚火旺症状,中医药应以滋阴清热解毒以减轻激素副作用。撤减激素时患者易出现反跳,抵抗力差,出现少气乏力,腰背酸痛等,脾肾两虚症状,中药应以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