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小柴胡汤临床运用发微-HKRCMP.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仲景小柴胡汤临床运用发微-HKRCMP

張仲景小柴胡湯臨床運用發微 萬文蓉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廈門中醫院) [關鍵詞]小柴胡湯;臨床運用;張仲景 小柴胡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一書。後世稱其為「和劑之祖」,具有辛開苦降、補虛瀉實的作用,在臨床有着廣泛的應用。現就小柴胡湯的臨床運用闡釋如下,供同道指正。 1 小柴胡湯組方縝密,寓意深遠 小柴胡湯由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炙甘草、生薑各90g,大棗十二枚,半夏半斤七味組成。究其組方思路內涵有三:一為柴胡配黃芩,柴胡味苦微寒,氣質輕清,以疏少陽經中之邪熱;黃芩苦寒,氣味較重,可清少陽膽腑之鬱火。《內經》曰:「熱淫於內,以苦發之。」[1]邪在半表半裏,熱氣內傳,攻之不可,則迎而奪之,必先散熱,是以苦寒為主,故以柴胡為君,黃芩為臣,二藥相合,經腑同治,清疏並行,使氣鬱得達,火鬱得發,樞機通利,膽腑清和。二為半夏配生薑,一則以辛散之性佐柴胡、黃芩疏鬱逐邪;一則調理胃氣,降逆止嘔;一則化痰消飲以利三焦暢達。三為人參、甘草、大棗相伍,一則扶正祛邪,因病入少陽,正氣有衰,故益少陽正氣,助正抗邪;其中人參味甘微苦微溫,甘草甘平,邪氣傳裏,則裏氣不治。甘以緩之,是以甘物為之助,故用人參、甘草為佐,以扶正氣而復之也。二則防邪內入,因少陽為陽氣之樞,正虛之時,外邪易入三陰,故遵「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旨,預為固護,使邪氣不得內傳。其中生薑味辛溫,大棗味甘溫。《內經》曰:「辛甘發散為陽」[1]表邪未已,迤邐內傳,即未作實,宜當兩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發散。故生薑大棗為使輔柴胡以和表。三則抑柴,芩之苦寒,以防傷害脾胃之氣。正如陳修園云:「少陽為樞,而所以運此樞者,胃也。小柴胡湯之參棗,是補胃中之正氣以轉樞。」[2]如是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相輔相成,既能疏利少陽樞機,又能調暢氣機升降,更使表裏內外宣通,營衛氣血通達,七物相合,而成和解之良方。小柴胡湯方藥味雖少,但組方縝密,遣藥靈巧,依據充分,寓意深遠,在臨床常常出奇制勝,均屢建殊效。 至於柴胡的用量問題。《傷寒論》中有大、中、小三種用法,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乾薑湯用柴胡半斤;柴胡桂枝各半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用柴胡120g;柴胡加芒硝湯用柴胡二兩十六銖。綜合《傷寒論》本意,柴胡大量是用於小柴胡湯本證,即少陽證。其次是太陽病已傳少陽,但太陽證未罷,而又較輕微,但兼有太陽或陽明裏證。用小量是少陽病已解,尚有少陽餘波未平。從臨床來看,常規量多用10-15g。這個用量符合張仲景的本意。 2 小柴胡湯臨床運用指徵 小柴胡湯本以治少陽病證為主,其證在傷寒六經辨證屬少陽。何謂少陽?如《素問?陰陽離合論》曰:「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1]吳崐說:「太陽在表敷暢陽氣,謂之開;陽明在裏,受納陽氣,謂之闔;少陽在表裏之間,轉斡陽氣,猶樞軸焉,故謂之樞。」[3]《說文解字》云:「樞,戶樞也,戶所以轉動之樞機也」,「機,木也」[4]。故少陽如樞,出入內外,燮理開合之機。張仲景在《傷寒論》少陽病篇以「口苦、咽乾、目眩」作為少陽病證的提綱。口、咽、目均為人身之上竅,具開合之性,又都是少陽經脈所過之處[5],因少陽之氣為相火,少陽位於半表半裏,有「游部」之稱,相火內寄於膽,游行於三焦,而膽為中精之腑,其性升發,三焦氣化,主持諸氣,司「決瀆」,共同發揮少陽樞紐功能,如邪入少陽,則相火被鬱,循竅道上炎則出現口苦、咽乾;少陽主風主動,又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眦,且膽與肝合,肝開竅於目,少陽木火之氣循經上擾清竅,則頭目昏眩。所以口苦、咽乾、目眩反應出少陽病的基本特徵。正如《針灸甲乙經》曰:「膽者中精之府,五臟六腑取決於膽,咽為之使,少陽起於目銳眦,少陽受邪,故口苦、咽乾、目眩。」[6]後《傷寒論》第96條曰:「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7]明確指出小柴胡湯主治的四主症和七或然症,因外感導致少陽經腑受邪,樞機不利。所以歷代醫家多認為「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七大症為小柴胡湯證的主症,實際在《傷寒論》其它條文中還散見有發熱、嘔吐、腹痛、大便不調、熱入血室等均屬於小柴胡湯的主治範疇。 然對小柴胡湯臨床使用指徵問題,因仲景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之示,長期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諸說不一,有的注家認為,只要見到「口苦,咽乾,目眩」或「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的症狀中任何一症,即可投以小柴胡湯治療,似乎符合仲景之說,但這種見解確失其偏。因為只見一症,即用小柴胡湯,有其機械性和片面性的問題,如未能抓住病機實質,就割裂了小柴胡湯證的整體意義。[8]故從長期的臨床觀察,以口苦、心煩或鬱悶、舌邊齒痕、苔薄膩、脈弦則為少陽病的定有之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