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改革——赞白先勇先生“先吃螃蟹”的勇气.docVIP

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改革——赞白先勇先生“先吃螃蟹”的勇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改革——赞白先勇先生“先吃螃蟹”的勇气

青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改革——赞白先勇先生“先吃螃蟹”的勇气 青春版”,给”青年人”观看就知 道他对昆曲市场的总体把握慧眼独具. 二,节奏把握恰当长度相对合适 剧本的长度是一出戏能够善终的重要元素.《闲情偶 寄》里,李渔把”缩长为短”列为演剧求变求新求活的第一 手段.《牡丹亭》原本是有55个折子的大戏,尽管那是汤若 士挥洒才情,一吐胸臆的需要,但更是汤氏适应他的观众们 生活的时代的观众需要.那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极其 缓慢的生活节奏在安排着它的子民,”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游哉悠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闲适, 多么人性.作为必要的文化生活当然也相应是『曼板节奏的. 有《离魂》【集贤宾】为证:2个字,足足唱了7分半钟.其间 一 唱何止三叹?几处韵脚如”空…’奉…’逢…’峰”都是-一 唱九叹155折戏足可以细细品味它半个月,反正有的是时 间.水磨调,好听,慢l曼磨吧.只要有人来看,有人买票,戏当 然是越长越好.但是现在却根本不同了,生活的节奏陕得令 人眼花缭乱,”时间就是金钱”,准还有时间和精力坐在那 里”磨”呢.半个月?开什么玩笑?还想不想过日子了?砍! 不砍就失去了青年人的市场.砍!不砍就不是”青春皈”: 白先生看透了这一点,对全部《牡丹亭》作了”大刀阔 斧”的改编,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主要精神不变,其他则 根据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该删的删,该并的并,顺序该调的 调.55折戏留下了27折.这样,《牡丹亭》在9个小时内终 于基本呈现了它的全貌.即便如此,这样的长度按现代人的 时间观念绝对还是不短的.不过,考虑到这是当代的第一部 全本《牡丹亭》,事前又做了大量的宣传炒作,吊足了观众 的审美胃口,加上确实也”审”到了”美”,所以,现代人在 自己的时间支出帐单上也就奢侈了一回.但是,如果期望以 后的昆曲演出能永远如此,恐怕是不大可能的.打个不太合 适的比喻,就象空城计用第二次就不灵光一样.所以,从这 个意义上讲,青春版《牡丹亭》的长度只能算相对合适. 三,变传统戏曲元素成现代戏曲新版 “变旧成新”被李渔列为戏剧成功演出,吸引观众的第二 法宝.李渔说的”凡人作事,贵于见景生陌.世j苴迁移,人E 旧,当日有当日的f青态,今日有今日的f青态.即使作者今日未 死,亦当与世迁移,自啭其舌,必不为胶柱鼓瑟之谈,以拂听者 之耳”.这里也不需要再用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推进京 剧改革,终于成为京剧大师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论点了. 那么,”旧”如何变”祈”呢?李渔”日:有道焉.仍其体 质,变其丰姿.如同一美人,而稍更衣饰,便足令人改观,不俟 变形易貌,而始知别一神『青也.”青春版《牡丹亭》的”变旧 成新”走的就是这条路.所以尽管她改革多多,改变多多,甚 至不是”稍更衣饰”,而是基本重新换了一套行头,但大家还 是一致公认她”是昆 曲”.至于是不是正宗,有 没有原汁原味,因为在世 界观和方法论不同的人群 中,”正宗…’原汁原味” 这两个词的含义永远不会 有相同的解释,因为衡量 的标准,尺度根本就是两 码子事.下面就善春版《牡 丹亭》变旧成新的若干方 面细细数给列位看官,仅 供参考. 1,从人物上下场的 情况来比较 戏曲传统上,出将入相的一般规矩是左边上右边下.27 折戏中完全按照传统走的是11折,占40%;而占60%的其余 16折则都变了花样:右下左上的6折;在造型上落幕的5折; 开场时就有人在场上的2折;两边都分别有人上下的4折. (这是不十分精确的统计,因为人物众多,情况有交叉.)如 此变化的好处是:避免了二,三百人次的上上下下时形式的 单调,试想,九个小时中,人物的出场始终象自来水龙头的水 滴,老是一个方向的流动,多枯燥乏味啊.老是从左至右地转 动,把眼神和颈椎还看出毛病来呢1 2,从曲牌的改革来分析 曲牌是昆曲区别于其他任何剧种的最基本特征.用 《牡丹还魂》中余秋雨先生所作的《序》中使用的两个词来 描摹青春版《牡丹亭》的尝试——”大刀阔斧”和”小心翼 翼”.428支曲牌,大刀阔斧地砍掉308支,占到全部曲牌的 72%.在留下了120支中,小心翼翼地做好保护,补缀工作: 精选对表现主题,剧情,人物,细节有决定意义的曲牌,头尾 完整地使用.这部分共有81支,占留用者的三分之二.对剧 情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非用不可却又略长,影响了全剧长 度的39支(内中《索元》折的【香柳娘】未标曲牌名)曲牌, 经反复推敲后做了裁剪.然后象一个高明的缝衣匠,”小心 翼翼”地把裁剪下的部分精心连缀成完整的产品,若不是 对照着剧本,一个人看一台戏,根本看不出他在哪里动了手 脚.经过裁剪的曲牌已经不是原来的它了,就不应当还标原 来的曲牌名.否则,一,会误导一般青年观众,以为这个曲牌 就是这种结构;二,会刺激不喜改革的部分老观众,以为改 革派的水平也不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