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

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1、重甜轻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应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但不可忽视的是,优裕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孟子说:“凶岁子弟多暴,富岁子弟多懒”。此话虽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市家庭的子女,普遍缺乏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怕吃苦、怕受累;不思节俭,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就其原因,根子还是出在我们家长身上。许多家长认为自己艰苦创业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一点,生活得更幸福一点。他们宁可自己多吃苦受累,却生怕累着了孩子。家庭生活宽裕了,就尽量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殊不知就是在这种宠爱中我们的孩子正在不知不觉地丧失劳动能力,在思想和行为上变得日益娇纵。试想,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但离开父母,必将无所适从,且不说将来为社会作贡献,能否独立生活都是个大问题。“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从小肯于吃苦的人,方能三十而立,因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对甜美的生活,而从小泡在蜜罐里不肯吃苦的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真本事,一生也摆脱不了肉体和心灵上的苦难。因此人们得出一个一般性的规律:“能吃苦的人吃半辈子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 2、重养轻教。《父母世界》1996年第2期上凳载了一篇文章写道:“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项中学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统计结果:日本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母亲、坂木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事故人物);105名美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迈克尔·乔丹(球星)、母亲;而12000名中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父亲列第十位,母亲列第十一位,甚至不如一位电影明星。”“哀哉,中国为人父母者!中国自古提倡‘孝道’,如今且不说孝顺,连尊敬也不可得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但关键在家庭。相当多的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他们觉得父母的责任就是供孩子吃、喝、穿、住,把孩子养大就行,至于教育孩子,那是学校和社会的事。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搞攀比:你让孩子吃“娃哈哈”,我给孩子喝“太阳神”;穿着方面,有的家长也傻乎乎地比着让孩子穿名牌鞋,穿上千元的名牌衬衣,几千元的名牌皮外套。有的孩子到了十五六岁,还把衬衣甚至脏袜子都扔给家长洗,不少家长还乐此不彼,觉得那是爱孩子。似乎给孩子吃名牌,穿名牌,就能培养出名牌的孩子了。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了。”他们的爱只停留在养的阶段。这些自以为是的爱,用有的孩子的话说就是:“妈妈只关心我吃穿的爱,让我受不了,让我感觉发腻。好像我到世界上就是一种来吃穿的动物一样。”孩子说的没错。只注重养,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那跟养一只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真没什么区别。孩子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领,高尚的人格,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他们还要向别人学。学到手的孩子,当然尊敬那些教给他最必要的东西的人。没学到手的孩子呢,则往往在社会上吃尽苦头,难以自立。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 3、重智轻德。受现有的学校教育、人事制度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片面教育导向,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高智力是高成就的前提,甚至更有人认为高智力等于高成就,将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据一份调查表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是道德品行。教育行为表现出过度干涉、过高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家长的普遍心态。家长们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购买大量课外书籍和辅导材料,聘请家教,送孩子上各类学习班,把学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中。家长们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并且对孩子学习标准普遍要求过高,据一次调查表明,9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19%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到博士,结果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个性发展不健康。导致这一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没有弄清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国家督学周德藩认为,“教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通过家长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习———内在财富》中,对“学会做人”有这样一段阐述:“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