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论语及对孔子不同于前人的部分理解
对《论语》及对孔子不同于前人的部分理解
一、何为“异端”?——孔子是儒家吗?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16)
汉宋人认为“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译注》认为“已”应当是动词才符合词法和句法,因而译为“批判哪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也已”在《论语》里共出现八次:① “可谓好学也已”(1.14); ②“可谓人之方也已”(6.30); ③“其余不足观也已”(8.11); ④“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 ⑤“斯亦不足畏也已”(9.23); ⑥“斯害也已”(2.16); ⑦“其终也已”(17.24); ⑧“末之也已”(17.4)(这一句被前人统一地当作例外,认为“已”是动词,这里暂且不说。参看17.4※)。其中前五个句中的“也已”被看作语气词无疑, 而⑥⑦两句即“斯害也已”、“其终也已”的“也已”,《译注》认为不是语气词,其中的“已”应当做动词才符合词法、句法,句法结构和⑧“末之也已”一致。如果《译注》的以上看法是正确的,那么,④“末由也已”的结构不是更与“末之也已”一致吗?则其中的“已”也应当为动词,句意则为“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无法着手,就停止吧。”(仿《译注》) 这样译显然不是颜回的意思。可见,《译注》认为“斯害也已”的“已”只能做动词的理由不成立。“斯”代指前面的“攻乎异端”,这符合“斯”的用法。“害”是动词。如果“害”前面是指代“异端”,恐怕“斯”应当换作“其”更符合词法、语法及习惯。
前人都认为“异端”指儒家以外的各家,我不以为然。《孔子家语·辩政》中子贡问孔子:“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政在谕臣。’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远来。’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回答说:“各因其事也。……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很明显,这里的“异端”就是指不同的方法,哪里是指“非圣人之道”?《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这里“人人异端”当然不是指孔子的弟子个个都成了儒家以外的各派,也是指各人自有不同的理解。
《管子·明法解》:“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群臣之道,下得明上,贱得言贵,故奸人不敢欺。乱主则不然,听无术数,断事不以参伍,故无能之士上通,邪枉之臣专国,主明蔽而聪塞,忠臣之欲谋谏者不得进。”明主通过各种渠道倾听各种意见,然后做出决断;官员百姓之间则是下级可以谈论上级,贱者可以评说贵者,这样就没有奸臣敢欺骗君主。而乱主则相反。
《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这里的“异”都是指不同的方法。“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同上)“一家”一直被理解为“儒家”这一家,有人译为“孔子这一派”,这是明知先秦没有把不同观点叫做“家”而换的一种说法。如果“一家”是此译者所说的意思,那么,说明先秦就已经用“家”表示不同学派了,可是,这样的用法并没有出现在其他地方。我们看看“一家”在其他文献里出现的情况:《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洪范》中也谈到了治国者应当重视的方面,其中讲了九种治国大法:第一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第二是五事:貌、言、视、听、思;第三是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第四是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第五是皇极;第六是三德:正直、刚、柔;第七是决疑;第八是利用征兆;第九是五福、六极。其中并没有汉宋人讲的“三纲”;五行、五事、五纪、五福,也没有哪一个与汉宋人的“五常”内容相同。《尚书·泰誓下》里讲商王纣“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五常”指什么,不得而知,我看未必是今人的解释里所说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或许是九种大法里的某个“五”,这样比较符合接着讲的对这五常“荒怠弗敬”,并“自绝于天,结怨于民”,以及接着的一串事例。即便是今人解释的五常,也不是二注所说的五常。
《尚书·五子之歌》中讲到了“纲”:“今失厥道,乱其纪纲·大雅·卷阿》说:“凯悌君子,四方为纲。”这是说道德高超的君子是别人的榜样,那里是说不管道德如何,只要身在高位就是别人的榜样?《孟子》里只是讲“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荀子》里只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荀子·劝学》)作为法度、规章的礼才是纲纪。《礼记·乐记》说:“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单元综合评估卷(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doc VIP
- 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方法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广东省华医网公需课考题答案—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研究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物流园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操作规程)汇编.pdf VIP
- 2019年山东省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网络安全)答案.doc VIP
- (9月3日)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初中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07 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技术规范书(通用).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贵州选拔赛砌筑项目技术文件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