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据库建筑:对可能性艺术的人类学考察
数据库建筑:对可能性艺术的人类学考察
1 2
[荷兰]约·德·穆尔 著;雷礼锡 译
(1 伊拉斯谟斯大学 哲学系,荷兰 鹿特丹 3000 ; 2 襄樊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
摘 要:康斯坦特·纽文惠斯的“新巴比伦”作为一种富有远见的建筑设计方案在赛博空间理
论方面有重要发现,成为当今重组城市化与数据库建筑的典型案例。数据库建筑概念不只是一种信
息论的体现,更重要的还是代表了一种面向未来的智能环境建筑理念。数据库建筑借助计算机辅助
设计手段,意味着建筑发展趋向无限可能的艺术形式,并促成完全虚拟的建筑设计和建造,可能让
人们居住在赛博空间,居住在完全由信息构造的建筑物里。人在本性上的有限、自由、游戏、无家
可归成为重审“新巴比伦”、正视数据库建筑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建筑;数据库;艺术;环境设计;哲学人类学
一、康斯坦特的“新巴比伦”
“荷兰艺术家康斯坦特·纽文惠斯在 1956 年就针对未来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建筑方案,
并在随后长达 20 年的时间内一直从事这一工作。在近 40 年里,作为由艺术家组成的眼镜蛇集团的
创始人之一,他在 1953 年就放弃了绘画,以便专注于建筑问题。1957 年他成了国际情境画派的创
始人之一,并发挥了核心作用,直到 1960 年他退出国际情境画派。作为纽文惠斯最终所愿称谓的方
案,‘新巴比伦’乃是意欲引起争论的一种情境城市。
“‘新巴比伦’被阐述为无穷系列的模型、草图、刻版画、平版画、拼贴画、建筑图纸和照片拼贴,
以及宣言、文章、讲演、电影。‘新巴比伦’是批判传统社会结构的一种宣传方式。
“‘新巴比伦’构想社会的全面自动化,在那里,富有创造性游戏的流动生活方式取代了对工作的
需要,传统建筑连同它所支撑的社会机构一起瓦解了。拥有庞大的多层级内部空间的网络最终覆盖
全球。这些相互联系的网络区域通过高大的圆柱漂浮在地面上。当运载车辆在下面急驶、飞机降落
在屋顶之时,居民则徒步穿行在庞大的迷宫内部,不断地重建着空间氛围。每个环境区域都能自行
控制和重新配置,社会生活变成了建筑的游戏,建筑变成了人类互动意愿的闪亮呈现。
“康斯坦特总是将‘新巴比伦’看作一种可实现的方案,这引起了建筑与艺术学派对建筑的未来作
用的激烈争论。他强调,传统艺术将会被集体形式的创造力所取代。他将自己的方案定位成终结传
统艺术与建筑的起点,甚至对随后的建筑师具有重大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国际媒体的广泛
报道,康斯坦特很快在试验性建筑领域赢得了显赫地位。但是,自 1974 年康斯坦特停止他的工作后,
‘新巴比伦’方案就不受关注,其影响终将被遗忘。”①
上述内容引自鹿特丹维特·德·维斯(Witte de With )当代艺术中心网站。大约十年前,它作为“康
斯坦特的‘新巴比伦’:超建筑的渴望”展览会简介被发布。这次展览会于 1998 年 11 月 21 日至 1999
② 虽然这份文本为康斯坦特的“新巴比伦”提供了足够的解说,但回
年 1 月 10 日在维特·德·维斯举办。
顾康斯坦特的影响终被遗忘的声明是毋庸置疑的。尽管 1974 年在海牙举办的“新巴比伦”大型展览确
实是康斯坦特“新巴比伦” 的最后一次全面展示,但在随后的25 年中也举办过很多小型展览,如 1989
作者简介:约·德·穆尔(1956— ),男,荷兰泰尔纳曾人,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斯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和中国复旦
大学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艺术哲学、新媒介与信息交流技术哲学、19 世纪德国哲学、历史哲学;雷礼锡(1968— ),男,湖北天门
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艺术美学原理、中西艺术美学比较、环境设计美学。
① 参见 Witte de Wit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Constants New Babylon : The Hyper-Architecture of Desire. Witte de With 010
Publishers, http://www.wdw.nl/project.php?id=67 。此注释由原文尾注方式改成脚注。——译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