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教学不能丢掉想象的翅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诗词教学不能丢掉想象的翅膀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初中诗词教学不能丢掉想象的翅膀 普加宏 云南省易门县浦贝中学 651109   文学需要想象,这是不言而喻的,想象在文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诗歌创作中也是这样,诗歌的言简和意义的丰富深邃之间得以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想象,这种想象不仅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在欣赏诗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同样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作为初中语文必不可少的诗词赏析,作为教者的我们必然在教学中重视诗歌的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学生弄清诗歌所蕴含的想象类型。   一、绘景——诗词描绘的场景   诗歌,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几行文字。如教者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诗歌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其三)时,学生可能看到的文字非常简单,就是写一个人在摘菊花时看到了山上的鸟飞回家了,对诗中的画面蕴含的意蕴可能根本不能理解一点半点。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联想,而教师则可以朗读(当然也可以采用录音范读),让学生先把诗歌中的描绘的画面想象一遍,接着再读,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陶渊明,进一步体会作者辞官归隐田园的悠然惬意。   二、画人——诗词塑造的艺术形象   诗人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起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及内涵上的感悟。 古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的可以直接在诗句中发现,而有的则需要教师巧妙地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再现诗歌的艺术形象,则是诗歌教学艺术中的重要问题。例如苏轼的《江城子middot;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这句直接描写出了诗人打猎时的英姿,我们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如果对于难以让学生理解的诗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启动学生的想象、联想,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得力于教师提问的启示,诗中描绘的形象就会活灵活现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例如苏轼的《江城子middot;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就非常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环境衬托、细节描写,尤其是运用典故的作用,逐步地描写出了一位年事已高、乐观、豪放不羁的爱国志士形象。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lsquo;群童rsquo;,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抒情——创设诗歌氛围,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与人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词语,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无不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特别是诗歌。王国维在《人间辞话》中说到:“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也就是说作者把情感寄托在诗歌中,他所描写景物能体现出他的喜怒哀乐。所以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他们能处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体会,感受到诗歌的美,体会到诗歌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李煜的《相见欢middot;无言独上西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做亡国的君主李煜在深秋登上小楼时,怀念往昔,想象作者的情感,“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教师在引导:这里用了什么描写?学生可以想象作者的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我们让学生体会在深秋之夜的小院里,面对这样的景物,作者的心境自然是黯然神伤,无法言表。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