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中渗透感恩教育之我见.docVIP

在初中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中渗透感恩教育之我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初中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中渗透感恩教育之我见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中渗透感恩教育之我见 魏建辉   (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初级中学 广安 638500)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品德教育。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中应渗透感恩教育。初中的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地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意义才能实施感恩教育。那什么是感恩教育呢?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识恩、知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报恩。我们来自于父母,存在于环境,成长于呵护。我们受恩于父母,受恩于环境,受恩于呵护。因此感恩的范围应该包括:父母、家庭、社会、自然、自我等。在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中,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一、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感知“恩”   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所设计,而且从阅读识字、口语交际到写作,从现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感恩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涉及自然之恩、养育之恩、他人之恩、祖国之恩等。 1.自然之恩。这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恩”。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燃起了人们爱美心灵的火炬,吸引了人们寻觅美、赞赏美的双眸,故而众多的文人骚客举笔挥毫、引吭高歌,留下了数不清的千古绝唱。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里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都充满了温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里展现了北国风光的绚丽,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春》里描绘了春天的婀娜多姿、生机勃勃,让我们奋发向上。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不仅以丰富的资源养育我们的生命,更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   2.养育之恩。中学语文教材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有《傅雷家书》中对儿子深切的期待和感人至深的舐犊之情,有《我的母亲》中教之严、爱之慈的母子深情,有《背影》中的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仍然强忍悲痛地宽慰儿子,车站送别时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的,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教师应当在教材中挖掘这些无比真挚的感情和优秀的品格,使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他人之恩。中学语文教材也多方面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恩情。如《羚羊木雕》中好朋友万芳对“我”的恩情,《阿长与山海经》中“我”对阿长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报答,《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对恩师深情的怀念。教材中这些动人的情感将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4.祖国之恩。中学语文教材有不少歌颂祖国灿烂文化、民族瑰宝和民族精神的文章。如《《云南歌会》、《端午的鸭蛋》等展示了祖国灿烂的民俗文化;《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体现我国独特的建筑艺术;《黄河颂》、《邓稼先》等抒写了祖国深厚的民族精神。这些感恩的素材将会激起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   二、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报恩” 课文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载体,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有所感悟、体验,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让学生介绍家人并讲一则与他们最亲密的故事。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后,可布置这样的问题:文章结尾写到“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请你为母亲献上一份子女之爱,然后写一个片段。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感恩、报恩的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培养。   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