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临证举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临证举隅
王卫东
(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 河南 驻马店 463400)
【摘要】 支气管哮喘系中医“哮病”范畴,多因患者痰饮留伏,伏痰遇感引触,痰气交结,阻滞气道,临证当用温肺化饮,宣肺平喘类中药,笔者常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射干麻黄汤;支气管哮喘;化饮平喘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342-02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加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支气管哮喘系中医“哮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以痰为主,内外因并见。《金匮要略》已提出哮喘症状及治疗方法,如“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2]。射干麻黄汤,温肺化饮,祛痰止咳,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方,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多获良效。
1.病因病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使肺道不利,继而引发宿痰,本病常受外邪、情志和饮食等的影响,尤其以气候变化时表现最为明显。《时方妙用哮证》曰:“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腧,痰巢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即发”。诱因触发肺中之潜伏之痰,阻塞气道,肺道狭窄,肺气升降不利,导致呼吸困难,呼息喘促,停留宿积之痰随呼吸之气升降出入,即伴发哮鸣之声。《证因脉治middot;哮病》一书提出:“哮病之音,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病作矣”[3]。
2.辨证论治
在论治上,《景岳全书middot;喘促》篇曰:“未发时以扶正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金匮要略middot;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4]。射干麻黄汤为哮喘病的常用方,方中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生姜、细辛散寒行水,款冬,紫菀,半夏降气化痰[5],五味子收敛肺气,收敛肺气,防止麻黄、半夏辛散太过,伤及肺气,再佐大枣顾护脾胃,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临证当以射干麻黄汤为主方:射干9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9g,紫菀9g,款冬花9g,半夏9g,五味子3g,大枣7枚。若吸气困难,则酌加肉桂6g,若心胸憋闷严重,则酌加橘红15g,厚朴9g,若痰色白,合二陈汤,即加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9g,甘草4.5g,若痰黄稠,则去细辛,加黄连5g,竹茹9g,石膏20g,纳差则加党参10g,炒白术9g,砂仁6g。若眠差,则加夜交藤15g,酸枣仁15g,随证加减,每日1剂,每剂分2次煎服,一个疗程为7天。
3.典型病例
林某,男,54岁,经商,2014-11-21日初诊。患者平素体弱,5年前冬天曾患重感冒,病愈后遗留哮喘,自此每年冬天必发。门诊症见胸闷、咳嗽、咯黄白相间痰、喘息、呼吸困难,自服咳喘宁口服液,桔梗止咳片,无效,始来求诊。现仍咳嗽,胸闷,喉间痰鸣声嘶,面色晦暗萎黄,咳喘甚则面部憋胀,纳差,夜间因咳喘导致眠差,大便干结,2~3日/次,舌苔白滑、脉浮紧。脉搏95次/min,呼吸25次/min,体温36.9℃,张口抬肩,面色晦暗,呈急性病容,形体消瘦,两肺散在弥漫性哮鸣音。血常规:白细胞14.1times;109/L,中性粒细胞89%。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多,呈肺气肿改变。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为哮喘发作期(冷哮),给予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法,拟以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9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6g,紫菀9g,款冬花9g,半夏15g,五味子3g,山药15g,熟地20g,夜交藤15g,酸枣仁15g,生白术9g,大枣7枚,7剂,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ml。
2014-11-28二诊。咳嗽,喘息,咯痰症状减轻,胸部满闷减轻,痰多,夜间睡眠仍易醒,大便干结好转,现大便1天1次,舌淡红,苔黄白,脉浮滑,查体;两肺闻及散在弥漫性湿啰音,上方改生白术为炒白术15g,加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5g,7剂,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ml。
2014-12-5三诊。咳嗽基本消失,偶有少量痰,色白清稀,饮食正常,睡眠好转,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滑,两肺偶闻及干啰音。上方去细辛,夜交藤,酸枣仁,改麻黄6g,加杏仁15g,乌梅3g,15剂,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ml。1月后随访,患者诸症均未再发作,嘱其注意防寒保暖,出门戴口罩,预防复发。
按:本患者系患重感冒后始发,咳嗽日久,损伤肺气,邪气留恋,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