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及答案.docVIP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同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较为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3.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4.“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下列学生的言论,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 )。 A.买粮、棉、油得凭票证 B.人们普遍注重节约和奉献 C.政府实行安居工程,城镇住房宽敞舒适 D.人们生活总体差别不大 6. 2009年6月1日,“限塑令”已走过整一年。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的调查结果显示,77. 8%的市民认为“限塑令”的实施对减轻白色污染有帮助,82. 2%的市民认为“限塑令”应继续实施。这再次说明( )。 A.国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 B.国家大力扶植商品零售业 C.注重环保成为新的社会时尚 D.塑料购物袋不方便人们的生活 7.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是( )。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 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 8. 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人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 9.修筑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正在井然有序地施工……这一系列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10. 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启迪民众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右图是某一时期使用的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这一时期应为辛亥革命前的清朝晚期 ③当时的教学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④当时电话已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最具代表性的是( )。 A.近代旗袍 B.铁路 C.京剧 D.电影 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电影事业出现一些新特点,最主要体现在( )。 A.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 B.以左翼电影为主流 C.《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 D.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视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卫星传送技术的进步 C.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D.电视价格的优惠 15.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具有( )。 A.传播信息的功能 B.学习、办公的功能 C.娱乐的功能 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 16.互联网在改变单词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表现在( )。 ①网上购物 ②家庭办公 ③网上炒股 ④网上银行结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17.在晚清时期,假如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