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1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杨爱香 于小五 李保杰(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 河南长葛 461500)
【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2008年来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菌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8年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用K-B法 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8年我院分离到110 株CNS,其中血液和分泌物标本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0.0%和36.36%。药敏结果表明,各型CNS对万古霉素仍保持100%的敏感率,对利福平的敏感率较高,为90%;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0%、8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70%。其中产beta;-内酰胺酶的菌株为44.5%。结论CNS已为重要医院感染菌,且多重耐药,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03-02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具有多重耐药特征,如同时耐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红霉素类药物[1]。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普遍采用,该菌属从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逐年增高,耐药性亦不断提高。为了解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分离、培养CNS共110 株。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甲氧西林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433300 (甲氧西林耐药株)。
1.2菌株分离与鉴定
所有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常规接种、分纯培养,菌株鉴定由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ATB Expression 进行。
1.3 K-B法培养基及纸片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参照NCCLS 标准判定结果。
1.4统计处理
采用WHONET 5.2 软件分析。
2结果
2.1感染分布情况
痰液0株(0%),血液44株(40.0%),分泌物40株(36.36%),尿液9株(8.18%???,穿刺液17株(15.45%)。
2.2 beta;-内酰胺酶检出率
20008年我院共分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0株,其中49株产beta;-内酰胺酶,捡出率为44.5%。
2.3 耐药情况 见表1 。
表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3讨论
近年来CNS已成为临床分离的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之一,并成为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首位致病菌[2],也是手术伤口感染常见病原体。在革兰氏阳性菌中,本院CNS临床检出率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占第二位,主要标本来源血液、分泌物和穿刺液,表明CNS可引起机体各器官的严重感染,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又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3]。
药敏结果表明除万古霉素、利福平、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外,其他药物敏感性均低于7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达到90%;60%以上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耐药;40%以上对头孢唑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44.5%,低于美国报道CNS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80%。利福平的耐药率仅为10%,属于相对较低水平,但利福平在治疗上很快产生耐药性,不宜单独应用。没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但是国外报道已经出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糖球菌[4]。
关于CNS 的耐药机制,通常认为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抗菌药物灭活酶,如beta;-内酰胺酶、超广谱酶和诱导酶,还有可能是改变作用靶位或由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改变等[3]。在我院2008年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还分离到44.5%的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近年来,MRCNS 导致的感染日益增多,通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这可能与该菌染色体上的mecA基因可编码产生一种特殊的西林结合蛋白(PBP21)相关,它与beta;-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很低,使得该菌很少或不能与beta;-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从而产生耐药。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规定,葡萄球菌如对苯唑西林(或甲氧西林)耐药,则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均应报告耐药,而不考虑其体外药敏结果[5]。因此,严格区分MRCNS和MSCNS对于指导用药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