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西游记_人物的语言特色_韩自波
_西游记_人物的语言特色_韩自波
第6卷第3期2008年9月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6 No.3Sep. 2008
文章编号:1008-3499(2008)03-0026-04
《西游记》人物的语言特色*
韩自波
(淮海工学院学术期刊社,江苏连云港 222005)
摘 要:《西游记》人物的语言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大量俗语的运用形成了生动幽默、活泼风趣、流畅
滑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类似童话语言的特性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童
趣,富于童话的诗意和美感;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西游记》是一部奇书,清代张书坤在《新说西游
记总批》中将其概括为“五奇”,即环境“皆奇地”,人
物“皆奇人”,故事“皆奇事”,时空“皆奇想”,再者便
是书中的“???词歌赋,学贯天人,文绝地记,左右回
环,前伏后应,皆奇文也”。这“五奇”道出了《西游
记》的奇妙之处,这里也包含了人物语言的奇特性。
其人物语言之奇,在于大量运用世俗社会广泛流行
的俗语,冲淡了佛理道旨的枯燥玄奥,营造出一种富
有生活气息的喜剧风格;儿童视角的语言表述方式
使文章充满了趣味性;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鲜明地
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
一、俗语的大量使用加强了喜剧性的艺术效果
“俗语”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
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
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
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后来,刘向
在《说苑·贵德》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
语,正式用“俗语”一词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
人民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
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
之辞也。”
俗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而关于俗语的界定,
历来有不同的意见,《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俗语是
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致
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古典名著《西游记》虽然以大量的佛理道旨入
书,使语言充满了佛道之气,却不见枯燥玄奥,反而
有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究其原因,何满子《古
典小说十讲》认为:“(《西游记》)故意用正儿八经的
口吻胡诌佛教和道教的玄理,故意张冠李戴地混淆
佛道两教的宗旨和修道的门径,在一本正经的场合
插入开玩笑的市井乡谈,雅言中插入俗谚,科诨中忽
掉书袋。”《西游记》在描写刻画人物,特别在人物的
语言中大量使用广泛流行于世俗社会的俗语,形成
了幽默风趣、诙谐明快的喜剧风格。
(一)歇后语的运用
歇后语可以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含蓄、幽
默而饶有风趣,可以增强人、事的立体感,达到语言形
象化,增强语言的诙谐性和讽刺性,可以引人揣测、发
人深省,可以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形象化”是歇后
语在修辞上的基本作用,“诙谐性”和“讽刺性”是歇后
语最突出的的修辞特色。在《西游记》人物语言中,歇
后语的运用非常广泛。例如:
(1)小妖道:“猪八戒和沙和尚倒哄过了,孙行
者却是个贩古董的———识货!识货!他就认得是个
假头。”(第86回)
(2)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不羞!
好个嘴巴骨子!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要
是一绣球打着你……”(第93回)
(3)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
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第
67回)
例(1)中的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得假人头,
妖怪便使用了一个歇后语作比,通俗生动。
例(2)中的猪八戒听说天竺国公主抛绣球招驸
*收稿日期:2008-07-25;修订日期:2008-08-28
作者简介:韩自波(1965-),男,江苏赣榆人,淮海工学院学术期刊社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马,嫌沙僧阻拦他,否则绣球就打着他了。沙僧就用
一个歇后语笑他不知羞。
例(3)中“锈”、“秀”同音,表达出悟空的自信。
(二)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是人民群众集
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
句,是人民群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以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
表现力。
谚语的运用在《西游记》人物语言中占了很大的
比重。例如:
(4)行者道:“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
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咱老孙小自
小,斤节。”(第31回)
(5)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
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