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敬称与谦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敬称与谦称

敬称与谦称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谦辞。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如《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我听说过诸侯大夫们,不是担心东西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均,不是担心贫穷而是担心不安分守己。)句中的“丘”是孔子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古人说自己的姓称“贱姓”;住处称“敝乡”;年岁称“贱庚”;住宅称“寒舍”;自己的作品称“拙稿”;自己的观点称“拙见、愚意”等。 敬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因此它们虽然都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却相当于代词“您”或“我”。 敬辞是指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尊敬的修饰语,如“奉”和“辱”、“枉”、“惠”等。“奉”所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但和对方有关),如“奉送”表示在赠送对方时十分恭敬。“辱”、“枉”、“惠”等所修饰的动词,是对方的动作(但和自己有关)。其中“辱”、“枉”的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是降低了身份,受了屈辱,如“辱示”、“枉驾”等。“惠”的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表示了一片好意,如“惠赐”等。当然这些都是客套话。 谦辞是指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如“窃”、“伏”等。“窃”、“伏”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如“窃闻”、“伏惟”,表示是自己“私下所说,私下认为”。这些也都是客套话。 讳称:历代避讳的范围并无统一规定,但总的原则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就是说,凡是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都要考虑避讳。尊者,主要指帝王(包括帝王的父、祖)及高官的名字;亲者,主要指直系亲属中的长辈,特别是父、祖的名字;贤者,主要指师长的名字。避讳的方式较多,主要的是“改字法”,就是用同音字、同义字、近音字、近义字来代替应避讳之字。例如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之后,规定全国不得用“政”字及其同音字。正月或改称为“端月”,或改读“正”音(zhèng)为“征”(zhēng),这种读正月之“正”音为“征”的习俗,一种保持了下来;又如西汉刘邦的妻子吕后名雉,因此不能用“雉”字而以野鸡代之;唐朝李世民登基后,“民”改为“人”,柳宗元《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人风”就是“民风”;为避晋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就被称做“明君”,以“明”代“昭”;《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为避讳,黛玉把“敏”字念作“密”,书写时少写一笔;还有古人的墓碑上经常撰写“先考某(姓)公讳某某(名)”,用一个“讳”字表示父亲的“名”是避讳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009年3月21日整理 补充: 敬辞谦辞可归纳为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