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 曾敏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 曾敏
曾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中药科 61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以及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患者100例资料,通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100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结论 在辩证论治的前提下,简单、合理、有效、安全的科学应用中药注射液,不仅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注射剂必也将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中药注射液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从天然植物药中提取出来的有效物质制成无菌溶液注入人体[1]。随着我国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和中药制剂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液应用于静脉输注,并在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虽然中药液体制剂已被迅速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品种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加,引起临床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现就我院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药注射液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采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73岁,平均年龄41.55岁;具体科室分布:消化科疾病患者20例,呼吸内科13例,心内科19例,皮肤科17例,普外科9例,儿科7例,其他科室15例。
1.2 方法
统计100例中药注射液使用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药物品种,临床疗效情况,不良反应现象以及严重程度,并分析这些病例中中药注射液的应用情况,针对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措施的效果。
2 结果
100例患者使用药物的药品大多是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药物,分别为,双黄连20例,鱼腥草21例,复方丹参18例,血栓通17例、清开灵10例、黄芪14例等10种注射液。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一共出现10例,比例占10%,药物使用出现不良反应10例,10例不良反应的分布如表1。
表1 10例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出现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性反应4例,占40%;出现恶寒冷、发热等症状的药物热反应2例,占20%;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的消化系统反应2例,占20%;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占10%;出现其他不良反应1例,占10%。在以上不良反应中,过敏性反应发生最高,但是一般停药后症状即刻消失。
3 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3.1 辩证用药
中药注射液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指导,采用精细工艺提取生产的,由于中药注射液组成成分复杂且不明确,不能简单地按照用药说明用药,强调辨证论治的用药原则,必须经过中医诊断,不能盲目用药,对症用药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2]。
对于由于药品本身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当从生产质量控制及工艺改进上加以控制,在此我们不做讨论。在临床上,我们只有明确中药注射液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注意,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用药前评估 询问过敏史,并作记录;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选择稀释剂的时候,应密切关注pH值、溶解度等的变化,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推荐的稀释剂溶解稀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用药,坚持辨证施治,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可用或可不用的病例应尽量不使用;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用药过程中的管理 使用时应新鲜配制,配好后就观察输液颜色及澄明度,即用即配;滴速应控制在2~5 ml/min为宜;中西药两组液体之间要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监护 注意注射液的性状变化,药液若出现浑浊、结晶、沉淀等情况应禁止使用。有的变态反应出现很快,必须立即抢救,密切观察,一旦有反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护措施,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对首次静滴中药注射液的患者,医生护士要做到密切观察,特别是输液开始后30min内,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一旦出现瘙痒、颜面充血、水肿或皮疹,特别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闷、哮喘或呛咳等症状时,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脱敏治疗。为了及时发现部分迟发性不良反应,对于用药后的患者也应常规留观30m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pptx VIP
- [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考研日语真题2021年.docx VIP
- 质量安全红线管理专项督查工作手册(第13版)(2).pdf VIP
- Altium Designer 24电路设计基础与应用教程 课件 第二章 元器件库的创建.pptx
- 沪江法语A1学生讲义完整版141页.pdf
- [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考研日语阅读理解分类模拟题10.docx VIP
- 毛石混凝土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1例基于5A护理模式下百日咳重症肺炎患儿肺康复个案护理.pptx VIP
- 心理学基础教学课件白学军-第6章 记忆.pptx VIP
- 路基防护矮墙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