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海坛海峡峡道动力地貌研究
第 28卷 第 3期台湾海峡Vol. 28,No. 32009年 8月JOURNAL OF OCEANO GRA PHY INTA IWANSTRA ITAug. , 2009福建海坛海峡峡道动力地貌研究卢惠泉 ,蔡锋 ,孙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05)摘要 :从海坛海峡的形成演变规律 、水动力条件 、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海坛海峡 的动力地貌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海坛海峡峡道效应明显 ,因受海峡周边地形影响 ,区域内水动力环 境及地形地貌变化复杂 ,分别在海峡两侧不同区域发育着岩滩 、沙滩和泥滩 3 种地貌 ,在海底中发 育着水下浅滩 、潮流脊系和潮流三角洲 3 种地貌. 海峡南北出口位置及海峡海底深槽海域水动力 强 ,两侧岸滩 、海滩发育 ,水下冲刷槽发育明显 ,处于弱冲刷状态 ,海底分布粗粒沉积物. 海峡港湾内 水动力弱 ,潮滩较发育 ,处于稳定至弱淤积状态 ,海底分布细粒沉积物.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底地貌 ;海坛海峡 ;演变 ;动力地貌 ; 沉积物中图分类号 : P 737. 2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028160 ( 2009) 0320417208峡道通常是指两陆地之间 ,陆地与岛屿之间或两岛屿之间连接开敞海域的海峡通道. 在受到地形制约和 过水断面缩窄情况下 ,峡道内的水动力 、泥沙 、沉积以及地形等多方面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即所谓的峡道效 应. 对峡道的研究最早始于 20世纪 20年代 , Grego ry ( 1927)对多佛海峡的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的研究 [ 1 ] . 20世 纪 60年代 , Keller和 R ichards( 1967) 对马六甲海峡峡道的现代沉积物 [ 2 ] 进行研究后 ,世界各地学者纷纷开 始对峡道的动力 、泥沙 、沉积 、地貌等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 [ 3 - 6 ] . 我国于 20世纪 80年代后对峡道的研究进入 一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如对台湾海峡 、琼州海峡 、渤海海峡三大海峡的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为主要内容的研 究 [ 6 - 9 ] . 此后 ,又对杭州湾崎岖列岛岛屿间峡道 、舟山群岛峡道 、山东庙岛海峡 、老铁山水道等进行了深入分 析 [ 10 - 13 ] ,把我国对峡道的动力 、地貌和沉积过程的系统研究推进到新的水平. 总体而言 ,对峡道开展的系统 研究不仅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河口海岸学理论 ,同时对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海峡资源 ,以及促进峡道两岸的经 济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福建海坛海峡位于福建沿岸中部福清半岛与平潭岛之间 ,北有大 、小练岛及屿头岛 ,南有草屿作为其屏 障 ,具有较典型的峡道特征. 该海峡东南口及东北口与台湾海峡相连 ,南口与兴化水道相连 ,西北口接福清 湾 ;南北向长约 40km ,东西向长 3. 3~10. 0km ,总体上呈南北两头宽 ,中间窄的喇叭口形状 (图 1 ). 峡道内浅 滩 、暗礁多布 ,在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 ,发育着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 罗维芳等 ( 1999 )对海峡中部海域 的地形地貌与沉积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内潮滩 、潮流通道 、潮流沙脊 、冲刷槽等发育 ,地貌形态复 杂 [ 14 ] ,但其未对海峡整个动力地貌以及沉积进行深入地研究. 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 根据 2003年海坛海峡 1 ∶3. 5 万海图及峡道相关研究资料 ,结合海峡内的动力条件 ,对海峡的动力 、沉积 、地貌以 及形成机制进行综合地分析研究.1海峡的形成与演变地壳构造的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奠定了海坛海峡的基本格架. 后经过新生代 ,特别是晚更新世后的多次 较大规模的海进海退进一步塑造而形成 [ 15 - 16 ] . 海坛海峡地处滨太平洋华南加里东褶皱系 ,东南沿海断裂带 中段. 晚三叠世 ,福建进入了濒太平洋边缘活动带阶段 ,以褶皱为主的构造运动转变为燕山期由太平洋板块 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块断构造运动为主 ,在印支褶皱的基础上 ,形成了平行于海岸的长乐 —南澳陆缘拗陷 带 ,海坛海峡位置即位于此拗陷带中 [ 15 ] . 至晚侏罗世 ,随着板块俯冲的加剧 ,致使大陆边缘遭受挤压 ,产生了收稿日期 : 2008207214基金项目 :国家海洋局 908专项资助项目 ( 9082ZC2I207)作者简介 :卢惠泉 ( 1982~) ,男 ,工程师 ,硕士. ·418·台湾海峡28卷一系列的大断裂带. 在这一时期 ,形成了隶属于长乐 —南澳大断裂带的海坛岛主干构造 NE向平原 —高山断 裂带 , NNE向的君山 —中楼断裂 、田中 —平潭城东断裂 、澳尾断裂 、近 S—N 向的湖尾断裂 , NNE向的北金歧 断裂等 [ 17 ] . 若干断裂拗陷构成了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