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踝骨折内固定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三踝骨折内固定体会
王文富(铁岭县第一医院骨科 辽宁铁岭 112000)
【中图分类号】R68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276-02
【关键词】三踝骨折 内固定
我们骨科于1996—2010年收治三踝骨折64例。并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优50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3.75%,结论及时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有序的术后锻炼踝关节,踝关节均能恢复正常功能。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中,男,46例,女,18例。年龄16—60岁,平均27岁,左侧34例,右侧28例。双侧2例,受伤原因:扭伤16例,高处坠落18例,汽车肇事26例。其他4例,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骨折,按Danis—Weber分类:A型6例,B型34例,C型24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5天内手术,对无皮肤擦伤,张力性水疱及软组织条件状况良好的患者,均在当天行手术治疗。
皮肤条件差的暂行“U”型石膏处固定,患肢抬高,待条件好转再行手术,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片,个别行3D—CT检查,了解踝关节面情况,麻醉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手术的顺序为内踝、外踝和后踝。
对内踝骨折的处理,以内踝尖为中心内侧弧形切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尽可能小范围剥离骨膜,暴露骨折端,处理骨折断端,内翻踝关节,使骨折复位,用巾钳固定,再从内踝尖,垂直骨折线方向用钻头钻孔,拧入一到二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粉粹性的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1]。对外踝骨折,以外踝尖为中心做外侧直切口,均用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对后踝骨折者,如内外踝固定后后踝位置良好者均不固定,如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1.5mm加压螺丝钉固定,固定时根据后方骨块移位借用外踝或内踝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操作,骨折复位均在直视下解剖复位[1]。术后行石膏外固定4周,72小时后行肌肉收缩练习,2周创口均甲级愈合。非负重站立,6周后开始负重练习,直至X线达临床愈合后,开始逐渐负重行走。
2 结果
64例患者,全部均随诊,随访6-12个月,骨折均已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治疗效果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
内容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活动范围,X线测量等,评分为优50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93.75%。
3 结论
3.1解剖复位: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负重关节,要承受很大的重量,无论是骨折类型如何,均要求胫骨下端踝穴与距骨体的鞍状关节面吻合一致,而且要求内外踝恢复其正常生理斜度,以适应距骨后上窄前下宽的形态,达到解剖复位。
3.2内固定材料选择:
踝关节骨折视具体情况一般采用螺钉,克氏针或张力带及钢板固定,应当注意的事项:假如外踝的骨折线距尖端较近,使用钢板时应至少保证远端的2枚螺丝钉固定,螺丝钉的尖端不能穿出外踝的内侧,以免影响术后功能[2]。
3.3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临床观察发现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最行发生在关节的外侧面,而这些患者均匀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有研究证明距骨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要超过其他量,如果距骨发生1mm的移位,胫距关节接触面积将会减少40%,因此可以引起胫距接触面积的应力增加,引起退行性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所以当腓骨短缩,外侧移位gt;3mm或外旋gt;5。均应手术治疗。本组选择4.5mm螺钉穿透4层骨质固定,来限制踝关节活动,保证下胫腓联合???带修复。
3.4后皮踝固定:单纯性后踝骨折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其位置在跟腱的深面 ,同时受周围韧带和软组织的牵拉,往往比较难以复位固定,当内外踝骨折复位固定后,有75%的后踝骨折由于下胫腓后韧带的牵拉作用可自行复位,只要内、外踝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后踝可不做固定,解剖复位。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因其受伤原因较多且为关节内骨折,所以精确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以及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踝关节骨折,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4]。
参 考 文 献
[1]荣国威;踝关节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87.5(7)325397.
[2]苗卫东;曹湘豫,张韶民等,踝关节骨折126例诊治体会,临床骨科杂志。2004.7(3)328.
[3]Leeds HC. Instability of the distahibiofibular syndesmosis after bimalleolar and trimalle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RIGOL普源PVP2350 无源探头用户手册.pdf VIP
- 电气试验管理制度.docx VIP
- 考研真题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816食品生物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VIP
- 化学锚栓计算(修改版).xls VIP
- osi七层模型教学课件.ppt VIP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2024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x VIP
- ZOOM声乐乐器L-12快速入门(Chinese)说明书用户手册[1].pptx VIP
- 《成人密闭式吸痰技术操作规范》.pdf VIP
- 《图纸会审(表格)》.docx VIP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2008版-新)【模板范本】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