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用药规律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用药规律研究
黄 皓
福州市第二医院 35007
【摘 要】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用药规律以及辨证施治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淤胆型肝炎临床患者病例78例,对其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8例患者中,肝胆湿热型23例,气滞血瘀型16例,饮停心下型11例,脾肾阳虚型13例,湿邪弥散三焦型15例。分别选取茵陈蒿汤、桃红四物汤、苓桂术甘汤、茵陈术附汤、三仁汤加减治疗,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0%、81.25%、90.91%、92.31%、93.33%。结论 中医药对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用药规律明显,临床应给予关注。
【关键词】中医药 淤胆型肝炎 用药规律 辨证施治 临床疗效
临床上淤胆型肝炎又被称作是毛细胆管炎型肝炎,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属于中医的黄疸范畴[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用药规律以及辨证施治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淤胆型肝炎患者按辨证施治原则展开了用药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价,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淤胆型肝炎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7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46例,女32例,年龄22-68岁,评价(43.7plusmn;12.6)岁,患者病程为1-7年,平均(3.2plusmn;0.8)年。其中肝胆湿热型23例,气滞血瘀型16例,饮停心下型11例,脾肾阳虚型13例,湿邪弥散三焦型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 资料方法
肝胆湿热型: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茯苓30g,猪苓20g,栀子15g,白术15g,大黄10g,黄芩10g。胁肋部胀痛灼热甚加川楝子和青皮。烦躁易怒加丹皮和黄连;气滞血瘀型:桃红四物汤加减:茵陈30g,生地30g,当归20g,桃仁20g,赤芍20g,红花15g,川芎15g,川牛膝15g,桔梗10g,枳壳10g,炙甘草6g。瘀血加重加三棱和莪术;饮停心下型:苓桂术甘汤加减:茵陈30g,桂枝20g,茯苓20g,白术15g,红花10g,桃仁10g,甘草6g。咳症加重加杏仁和桔梗;脾肾阳虚型: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30g,白术20g,茯苓20g,郁金15g,桂枝10g,川朴10g,桃仁10g,泽泻10g,红花10g,甘草6g。腹泻重者加吴茱萸和肉豆蔻;湿邪弥散三焦型:三仁汤:茵陈30g,滑石30g,杏仁15g,蔻仁15g,薏苡仁15g,厚朴10g,淡竹叶10g,桃仁10g,红花6g,半夏6g。午后体热加银柴胡和地骨皮 [2]。所有患者治疗时剂量为每天1剂,分3次口服,每个疗程为10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主证消失,黄疸消退,且舌苔、脉象等均恢复至正常,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为正常;显效: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幅度为2级(即“++”号)以上,黄疸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显著好转;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幅度在1级(即“+”号)以上,黄疸症状有减轻,经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有好转;无效:患者的症状未得到任何的改善,或者是改善幅度不到1级,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甚至恶化[3]。
2 结果
经统计得知,本组不同疾病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0%、81.25%、90.91%、92.31%、93.33%,详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n(%)]
3 讨论
现代医学理论研究证实,淤胆型肝炎为肝细胞胆汁分泌器发生损伤,导致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出现一系列障碍,最终导致胆汁发生淤积[4]。在传统中医领域中,淤胆型肝炎属于黄疸范畴,病因相对复杂,不同病例或者是同一病例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早期病因多为感受湿热疫毒而导致,中后期则多以正气虚为主,而后会表现出气滞血瘀,并且会贯穿与整个病程发展阶段,晚期病因则是以瘀热痰阻为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对因治疗[5]。
参考文献
[1] 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主编.医用中药药理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2-143.
[2] 赵春景,王芳,赫飞.赤芍对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尼尔森IQ:2025年零售渠道变革-破局增长报告.pptx VIP
- 智能烟厂规划方案-最新版.docx VIP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设备市场发展白皮书.pdf VIP
- 循势演进 重塑增长:2025中国快消市场发展趋势.pptx VIP
- 循势演进 重塑增长——2025中国快消市场发展趋势报告.docx VIP
- 工厂智能化设计规范.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变阻器》赛课课件.ppt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九年级物理《变阻器》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届高考物理复习:经典好题专项(动态平衡问题)练习(附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