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气道排痰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人工气道排痰护理
李小换 段晓静 郝小芳(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焦作 454001)
气道护理是受到普遍关注的临床问题之一。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1],而排痰是气道护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我科对气道排痰护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2月2月共255例气管切开和240例气管插管病人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正常人体气道纤毛上皮细胞、自身免疫系统及反复刺激性咳嗽能排除黏痰,但对于危重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就要根据病情适时吸痰,清除分泌物预防肺不张或肺泡的塌陷。
1 人工气道吸痰前的护理
1.1预防缺氧 缺氧是气管内吸痰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之一。防止气管内吸痰引起的缺氧,目前常规分别在吸痰前、中、后分别给予高浓度氧(常规为100%)1~2 min,可以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防止肺泡氧分压(PaO2)在吸引时降至基线以下[2]。Lu等[3]用绵羊作实验,当吸入氧浓度为30%时,由于肺不张和支气管痉挛,支气管横切面积缩小29%plusmn;23%。气管内吸引引起低氧血症可导致缺氧。
1.2湿化气道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进入下呼吸道,因此也就失去了上气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4]。常规湿化法有间断推注湿化法和持续滴注湿化法。研究表明,临床使用持续滴注法优于间断推注法。
1.3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是我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超声发生器的薄膜产生高频震荡,将药液击散成微细雾粒然后被吸入气管,90%左右的雾粒在5mu;m以下,可直接吸入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使分泌物黏稠度降低,易于咯出。研究27例肺癌病人全麻下行肺切除术后不同雾化吸入液对排痰的影响,认为肺切除术后病人宜首选单纯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2 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护理
吸痰管有橡胶、硅胶、硅塑等类型,国内一次性硅胶导管已逐步代替质地硬的橡胶管。一些研究认为,单孔管道在吸痰过程中比多孔管道对气道黏膜损伤大,气管内吸引时选择适当大小的气管插管和吸引管至关重要,吸引管的外径(OD)与气管插管的内径(ID)比应lt;0.5,使空气从气管插管吸进以取代被吸引管抽出的气体。两管的比例越小,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让空气进入气道,一方面防止负压过大引起肺不张,另一方面减少缺氧的程度。对儿童来说,吸痰管的选择尤为重要。吸痰负压一般在10.64~15.96 kPa,避免深部大负压吸引,在插入吸痰管的过程中应关闭负压。动物实验表明,在26.7 kPa压力下持续吸痰10 s或间断吸痰10 s均可引起轻度气管损伤、溃疡和坏死。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过多地反复抽吸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多。常规吸痰管插入深度以遇有阻力为佳,但深部吸引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肉芽组织形成而致气管狭窄、肺气肿和肺不张,因此,应提倡浅表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深度以不超过气管导管和接头总长度1 cm为宜。最好使用有刻度的吸痰管,若无刻度,可粘贴吸痰管插入深度的标志于床头,以供操作时参考。
3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后的护理
吸痰后立即给予高浓度氧1~2 min,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静脉氧分压,发现问题及时救治。吸痰完毕,观察吸出痰的黏稠度、颜色,听诊肺泡呼吸音,判定吸痰是否干净、彻底。
综上所述,尽管排痰护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操作,也是急救过程中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临床操作中还有一些不规范,特别是气道湿化尚存争议。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的护理环境、护理对象、护理要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护理措施是否适用于现代的临床护理实践有待考证。因此,应尽快在此方面展开实验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理念,将科研与临床经验和病人需求有机结合,获取最佳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逐步改变护理人员存在的经验式、直觉式护理,用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服务于病人,使排痰护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Dean B.Evidence based suctionmanagement in accident and emergency:a vital component of airway care.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1997,5(2):92-98.
[2]Chulay 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