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比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比较
丁梅 陈铁良 祖玉新 李虹(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00年1月-2007年8月行全胃切除无瘤生存1年以上的75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SCHLATTER和FJI两种术式,对这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的消化道症状和营养状况作为评价依据。结果:SCHLATTER组存在严重的食管返流,FJI组有较强的抗返流作用,饮食限制少、进餐早期饱足感发生少;术后1年以后FJI组体重恢复和血浆总蛋白水平优于SCHLATTER组。结论:FJI术式代胃效果良好,是比较合适的重建术式。
【关键词】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返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R656.6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98-02
全胃切除后存在多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学者观点不同。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对75例胃恶性肿瘤患者施行了全胃切除术,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重建方式。本研究对这些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并就不同重建方式与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发生和营养状况的关系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0-2007年我科室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75例,男50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54岁。全组经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肿瘤部位:贲门 及胃体区23例,胃体及胃窦区41例,侵犯全胃者7例,胃体区4例。组织学类型:腺癌69例,未分化癌2例,胃恶性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2例。临床病理分期:Ⅱ期7例,ⅢA期38例,ⅢB期22例,Ⅳ期8例。
1.2手术及其重建方式:全部病例均经腹完成,全胃根治切除术54例,姑息性全胃切除术13例,合并脾切除术4例,合并胰体尾+脾切除术4例。全胃切除后采用两种重建方式:(1)FJI法42例;(2)SCHLATTER式法33例。两种术式的空肠食管吻合均用吻合器吻合,其他吻合口均手工吻合。
1.3评价指标:对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后消化道症状、饮食及营养情况进行比较。以上观察指标的各项数据均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卡方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术后1年病人的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返流性食管炎等状况,见表1。
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FJI组病例无论从营养状况、体重下降程度来看均优于SCHLATTER 组,特别是在预防返流性食管炎方面,更是效果明显,与SCHLATTER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
3讨论
近年来,胃体癌、上半胃癌和弥漫型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从胃癌淋巴转移规律的研究来看,上半胃癌第5,6组淋巴结也有较高的转移率,不作全胃切除难以获得根治效果,因此近年来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有上升的趋势。然而全胃切除后重建消化道的方式却多种多样,不同学者观点不同,无明确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好坏与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关[1],所以对不同重建术式进行临床探讨实属必要。
重建术式从总体上可分为经十二指肠和不经十二指肠两大类。本组SCHLATTER组病例因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 不能与胆汁、胰液等充分混合,难以被消化液消化,影响消化功能,病人恢复缓慢,体重下降明显,全身营养欠佳,返流性食管炎常见。 而FJI组病例则应用外科的手段迫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恢复了食物的正常生理途径,也恢复了食物对十二指肠粘??的刺激作用,使肠道的电生理、内分泌及蠕动功能得以维持[2],同时建立了食物储袋,Feni等的实验报告证实加袋的消化道重建返流性食道炎效果较好[3],食物停留时间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的混合,营养物质得以较好的吸收,术后饱食感和摄食反应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术后病人的体重、血红蛋白、 总蛋白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SCHLATTER组。FJI组患者主观感觉好,食欲好,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大大低于SCHLATTER组患者。
我们通过对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观察,发现FJI术式无论在术后并发症、体重变化及营养指标等各方面均优于SCHLATTER术式,特别是在预防返流性食管炎方面更是效果显著。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提倡术式。
参考文献
[1]郝希山,李强,张忠国.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2):89
[2]郝希山,李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新型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2001,21(7):425
[3]F
文档评论(0)